(共60张PPT)
一、稳定物价之战
2、 “米棉之战”
1、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⑴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用经济力量稳定
⑵投机商的囤积居奇
工业破产,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凋敝,灾民达4000万人之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应紧张;城市里大批工人职员失业,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实行土地改革成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土地改革的进行
⑴开始(标志):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⑶结束:
3、土地改革的意义
⑴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⑵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⑶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牵着从地主家分到的骡马
土地改革-烧地契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中国参战的原因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威胁我国的安全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抗美援朝的目的
保家卫国
全国支援抗美援朝
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线,捐款飞机大炮,广大青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捐献款 55650亿元
可买飞机 3710架
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人民支援前线
全国捐献款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
款项,此数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
人民币为5.5650亿元。
3、抗美援朝的经过
(1)开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2)结果: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4、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1)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在兵力的密度、炮火的密度、伤亡率等方面,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兵力密度 炮火密度 伤亡率
联合国军
六万人 300门大炮
(105毫米口径)3000架飞机
170辆坦克 25 498人
40%以上
日均592人
志愿军
四万人 138门大炮
(75毫米口径)
无飞机坦克 11 529人
20%以上
日均268人
(2)邱少云: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战友安全,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5、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国人民志愿军徽标
为什么,参加抗美援朝的军队不使用解放军的称号呢?
志愿军誓师大会
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
彭德怀率先进入朝鲜与金日成商谈作战问题
战役中我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研究防御敌毒气弹的方法
缺水成为一大难题,我志愿军不断组织战士到坑道外低洼地带抢水
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黄继光
(1935—1952年)
邱少云(1926-1952)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成了“第一个志愿兵”
毛岸英之坟
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的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将领(克拉克)
歌曲中的历史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祖国
卫和平
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中朝友谊纪念碑
1.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 后普遍实现的。( )
A.新中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 1952年
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有:
A.1.5亿 B.3亿
C.4亿 D. 9亿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
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出现在 时候:( )
A.土地改革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4.美国将军克拉克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
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
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的“停战协
定”是在 签署的。(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5.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与苏联建交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稳定物价
6.下列不是为了巩固新中国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稳定物价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开国大典
①第二次大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②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③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④新中国初期,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005年12月29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
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农业税是国家依法向从事农业生产
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
所以习惯上又称为“公粮”。
板门店休战村房屋中间的水泥铸成的线就是三八线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逐渐向国民党极为不利的方向民展,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末日不远,他们开始将金银等贵重物品劫往台湾。这是国民党逃跑时所劫走金银的统计表
稳定物价之战
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当时的舆论:
“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
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
思考:
面对这种情况,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旧中国,农民有一句顺口溜: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这些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国民党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争收苛捐杂税相要挟,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 。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
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
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
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原油产量 20万吨 2.6亿吨 发电量 45亿度 3880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300万 军用飞机 60架 3.1万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240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1600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150亿美元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界推进。如果让美国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气焰势必更嚣张。
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
国家安危密切相关,
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
利益密切相关。
战争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