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衣食住行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元素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甲烷
乙醇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硫酸
氯化钠
C、H
C、H、O
C、H、O
C、H、O、N等
C、H、O
16
46
180
几万至几十万
H、S、O
Na、Cl
98
58.5
几万至几百万
知识点
1
有机化合物
CH4
C2H6O
C6H12O6
(C6H10O5)n
H2SO4
NaCl
活动·探究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碳元素。
讨论
化合物
化学式
组成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
甲烷
CH4
C
H
16
乙醇
C2H5OH
C
H
O
46
葡萄糖
C6H12O6
C
H
O
180
淀粉
(C6H10O5)n
C
H
O
几万至几十万
蛋白质
------------
C
H
O
N等
几万至几百万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化合物
化学式
组成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
甲烷
CH4
C
H
16
乙醇
C2H5OH
C
H
O
46
葡萄糖
C6H12O6
C
H
O
180
淀粉
(C6H10O5)n
C
H
O
几万至几十万
蛋白质
------------
C
H
O
N等
几万至几百万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如:H2O、NaCl、H2SO4
等。
如:CH4
、
C2H5OH、葡萄糖等。
不是所有的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无机物中也可能含碳元素。如:CO、CO2、H2CO3及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碳原子可与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
碳原子之间还可相互连接,可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
有机物中除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和磷等元素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如:甲烷、乙醇、葡萄糖等。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如:淀粉、蛋白质。
有机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比较较大的有机物,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简称有机高分子。
知识点
2
有机合成材料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材料(签字笔、塑料水杯、衣服、电线开关、垃圾袋、灯、椅子……
),你知道这些制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有机高分子材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
羊毛
天然橡胶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制品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年产10万吨的合成纤维厂
产量相当于
或
约8万公顷棉田一年的产棉量
约2千万只绵羊一年的产毛量
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年产10万吨的合成橡胶厂
产量相当于
约15万公顷橡胶林一年的产胶量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
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如聚乙烯分子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
聚合结构
链状
网状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如:酚醛塑料(电木)
这两种连接方式形成的高分子材料有什么不同呢?
将少量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等熔化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观察现象。
加热熔化
冷却固化
再加热熔化
现象:塑料碎片加热后变成液态,冷却后变成白色固体,再加热后又变成液态。
实验12-1
结论: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
像聚乙烯塑料一样,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变为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而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电木)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1.
聚乙烯塑料袋如何封口?
2.
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电木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讨论
塑料的种类及用途:
①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作大棚膜、塑料盆、塑料袋等。
塑料的优点: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塑
料
②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脲醛塑料,可用作电器用品。
标
准
型
波
段
开
关
电木
灯饰外壳
纤维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植物性纤维(纤维素纤维)棉、麻
动物性纤维(蛋白质纤维)毛、蚕丝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用某些小分子物质经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如:尼龙、涤纶和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等。
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但是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因此人们把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制成的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
(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可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灰烬用手指可以捻成粉末。
(2)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灰烬为灰黑色,用手指一捻就成粉末。
(3)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气味,常伴有迅速蜷缩的现象,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燃烧法鉴别羊毛、棉、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
合成橡胶
概念:“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白色污染
危害:大部分塑料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燃烧则会造成空气污染等。
要解决
“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
光降解塑料等;
④分类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讨论
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
利:(1)塑料的制造成本低,而且耐用防水;(2)塑料容易被塑造成不同的形状;(3)大部分塑料不与酸或碱反应,抗腐蚀能力强;(4)塑料一般不导热、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等。
弊:(1)有些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2)大部分塑料不易腐烂,也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3)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4)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5)某些材质(如聚氯乙烯)的塑料制品,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及可导电的各
种新型陶瓷;
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纳米材料——将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特性。
这些材料在医药、航天航空、建筑、机器人、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新型材料
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有机化合物
C
0
连接中考
素养考点
1
例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纯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有机合成材料
B
连接中考
素养考点
2
基础巩固题
1.下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羊毛
B.涤纶
C.不锈钢
D.混凝土
B
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乙醇(C2H6O)
B.青蒿素(C15H12O5)
C.富勒烯(C540)
D.葡萄糖(C6H12O6)
C
基础巩固题
3.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基础巩固题
4.汽车备胎中的橡胶与下表中的哪项材料类别相同( )
C
基础巩固题
A
B
C
D
黄铜
不锈钢
棉花
羊毛
塑料
合成纤维
玻璃钢
钢筋混凝土
5.材料的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材料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1)手机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智能手机包括屏幕、电池、内部电路和外壳四个主要部分。大部分智能手机屏幕用的是硅酸铝玻璃,即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写出其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
(2)一款智能手机包含四十多种化学元素,手机外壳材料中有镁合金,镁元素和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______。一部手机中有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Al2O3或SiO2
周期
基础巩固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
能力提升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注意就会发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成型后再受热不会软化,可用于制造电
源插座、开关
B.脂肪、糖类、动物蛋白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
们可以大量摄入,多吃无害
C.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优良,广
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
D.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人们可以食用肝脏、蛋等食
物来预防
B
2.塑料制品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此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
(填标号)
(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研制出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3)回收的保鲜膜可转化为甲烷等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C
白色污染
CH4+2O2
CO2+2H2O
能力提升题
(4)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
原子
1∶1
能力提升题
有机物的概念
有机合成材料
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三大合成材料
白色污染
形成
危害
防治措施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与应用”题目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