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不同色彩作品的观察、分析、赏析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对色彩感染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色彩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色彩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提高学生对古今中外色彩作品的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色彩的表现形式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2.强调过程与方法。
“欣赏、分析、比较、实践”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拟定一些主题,供学生讨论。并且针对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突出色彩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达方式。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教法与学法
针对本学段学情分析,我创设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探究法、启发式提问法、讲授法。通过这些教法与学法的实施,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色彩的感染力》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执教
温清云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
1.课前准备
?
??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
布置学生提前了解作品,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阶段
我将采用让学生闭目享受音乐,聆听不同的音乐带给学生怎样的感受—激情澎湃、清新舒畅、小鸟鸣叫等会联想到什么样色彩?
创设学习情境,将音乐和美术结合,激发学生进行联想?感受教学主题。?
3.发展阶段
?
?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在音乐的联想中,结合现实生活的情况,出现不同的心理色彩感想,用一些词汇来描述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蓝、紫
2.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形式
欣赏探究:
请同学们欣赏并分析下面三幅绘画作品,说一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
《千里江山图》(局部?中国画)?北宋?王希孟。?
《出水芙蓉图》(中国画)?南宋?佚名
《静物》(油画)法国
马蒂斯
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共同总结: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手法进行色彩表达的形式,强调大幅度的概括、提炼,作品体现出浪漫抒情、唯美化的视觉风格。
写实色彩:通过写生方式,对客观对象的真实色彩进行记录和描绘,色彩表现与客观对象十分相似,表现手法偏重具象再现与个性化的细节真实。
表现色彩:画家以强烈、自由而主观的色彩来造型和表现。
3.课堂的反馈,继续实践交流与探讨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鉴赏一组作品来分析体会:
《玉兰黄鹂》(中国画)?现代?于非闇;
《千草垛》(油画)1891
莫奈
《无题》(油画)现代
德.库宁
《乌鸦群飞的麦田》(油画)?1890?凡·高(荷兰)
讨论问题:
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画面的主色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色彩表现形式?
作品令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探讨:你认为哪件美术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最有感染力,为什么?(学生写简短的赏析感受)
每组选出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情况及时补充。
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会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如:一些大师色彩作品赏析视频,同时我会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完成对于抽象色彩作品的赏析。
?
?
?
?
?
通过作品欣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色彩的感染力,分析色彩的表现形式。
?
?
?
?
?
?
1.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形式的理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和互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写作,相互点评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于色彩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色彩的语言魅力
突破难点;
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4.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所学,尝试运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某种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把上课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