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1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1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3:57: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里馆》写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B.《春夜洛城闻笛》写作者客居洛阳,因听到深夜的笛声而生发了无尽的乡思。
C.《逢入京使》中,作者因旅途的艰辛和万千的思念而沉浸于思乡的悲苦里,只好托人送一封家信报一声平安。
2.诗文记诵。
《竹里馆》的后两句“   ,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这首诗题目“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的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C.第三句的“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及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
5.下列诗句与作者及诗的题目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白居易《春夜洛城闻笛》
6.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   。”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7.阅读冲浪。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从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表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8.这是岑参《逢入京使》中的四句诗,请你凭借对绝句特点的了解,判断哪种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涕泗流溢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9.古诗阅读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是什么意思?第二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诗阅读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诗歌别开生面,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而是极力描绘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B.“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两句写花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便各自 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表现出对最后的美好春光的珍惜之情。
C.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低有无之分。
D.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读者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晚春景象的无限悲痛及伤感之情。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各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解答】AB正确;C.有误。
《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只好托人送一封家信报一声平安”错误。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的后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故答案为: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3.【分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解答】
(1)从前两句诗文中能够看出诗人的动作,进而推出诗人的性情。
(2)根据注释可以得知。
(3)结合对诗句的内容及主题的理解完成。
故答案为:
(1)独坐、弹琴、长啸。表现了野蜂飞舞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2)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3)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点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会背、会默写、能理解诗的大意及所表达的主题。
4.【分析】考查了古诗词的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A C D正确。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故选:B。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5.【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故说法正确。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故说法正确。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6.【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出自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故答案为:
何人不起故园情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饿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①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题目的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根据字面意思可知它的意思是作者在春天的晚上在洛阳听到了笛声。
②考查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以及诗句意思的理解。“折柳”指《折杨柳》歌曲。《折杨柳》歌辞从梁至唐作者甚多,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故答案为:
①作者在春天的晚上在洛阳听到了笛声。
②指《折杨柳》歌曲。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点评】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8.【分析】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解答】唐代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9.【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乡怀人诗的阅读。
【解答】(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修辞手法的运用。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情感的理解。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答案:
(1)夸张 (2)思乡之情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点评】
诗词赏析一般从 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10.(1)【分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诗中没有流露伤感之情。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把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2)【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解答】
A.赏析有误,“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错误,不是赞美春天,而是“惜春”,这两句诗歌是说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BCD赏析正确。
故选:A。
【点评】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3)【分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解答】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竟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做此类题要注意内容不能脱离诗词,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并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答案: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
又或者理解为“各种各样的花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只有朴素的杨花、榆荚与众不同,只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