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同步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4: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测试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山巅    
澎湃    
狂澜   
浊流   
构筑   
流泻   
哺育   
2.词语填空。
不屈不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连       
万丈   澜
3.文学知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   ,词作者是   ,原名   。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作词,   谱曲。作品由   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   
6.阅读《黄河颂》,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谈谈。
   

(2)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为什么?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诗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风格委婉含蓄。
7.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1)结合《长江之歌》《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两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4)请你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
参考答案
1.【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答案:
pò diān péng pài lán
zhuó zhù xiè bǔ
2.【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填空,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解答】“不屈不挠”注意不要写成“不屈不绕”;“惊涛骇浪”注意不要写成“惊涛亥浪”;“一泻千里”注意不要写成“一泄千里”;“浊流宛转”注意不要写成“浊流婉转”;“九曲连环”注意不要写成“九曲连还”;“万丈狂澜”注意不要写成“万丈旷澜”;
答案:
挠 骇 泻
宛 环 狂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答案:
(1)《黄河大合唱》光未然 张光年
(2)合唱音乐 光未然 冼星海《黄河船夫曲》《黄河颂》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
4.【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节奏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划分即可。 划分诗歌的节奏第一步是划出句中的主谓部分,第二步是把有多个定语的划分出来。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故选:D。
5.【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答案:
(1)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6.【分析】《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结构来看,“啊!黄河!”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使得整首诗的赞颂逐步深入更能体现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摇篮”一般指婴儿的卧具。这里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这里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着精力、精神。体魄包括身体和精神,身躯只代表身体。屏障,指所有的遮蔽、阻挡之物。屏风只是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所以不能换。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D项“风格委婉含蓄。”错误。应是“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答案:
(1)“啊!黄河!”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摇篮”,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3)不能。“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着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屏风”太小,不足以形容黄河;“屏障”则显得高大,气势雄伟,用“屏障”比喻黄河,表达团结抗战、抵御外族入侵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形象、贴切。
(4)D
7.【分析】《长江之歌》的歌词采用的拟人的手法,艺术性的将人与物、景与情融为一体,大气磅礴。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从词语的引申义的角度思考。“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阅读全诗,从歌词“推动新的时代”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情感。
(3)本题主要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意合即可。“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黄河颂”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这就奠定了这首诗直白、豪迈的风格。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黄河颂》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4)本题主要考查诗词积累的能力。学生平时学习古诗词,要加强积累。做题时按要求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比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答案:
(1)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2)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3)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4)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