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25 06: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泗阳县众兴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请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答题要求:
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纸交回。
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1、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2、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 B.西十区
C.东十区 D.东二区
3、在下面四幅图的甲、乙、丙、丁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甲 B.乙 C.丙 D.丁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题。
4、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5~6题。
5.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6.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题。
7.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我国A市某中学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8、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如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回答9~10题。
9、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0、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26′S B.120°E、23°26′N
C.60°W、23°26′S D.60°W、23°26′N
2019年5月24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火山灰喷至空中2.5千米,导致空中布满火山灰。据此完成11~12题。
1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图中河流(  )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15、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澳大利亚附近区域某日气压场图”。回答下题。
16.此时,图中偏西风最强劲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 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① B.② C.③ D.④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8~20题。
18.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9.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20.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北移,夏季北移 B.气温低,气流下沉
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 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
2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乙风带与甲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23~24题。
2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下图示意“海南岛某年10月12日至14日过程累积雨量”,15日全岛降水强度明显减弱。据此完成25~26题。
25带来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北部湾海域 B.我国大陆南部
C.海南岛以东洋面 D.海南岛以南洋面
26图示1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向东弯曲,说明弯曲处(  )
A.位于山地,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地处背风坡,成为雨影区
C.水汽来源丰富,降水强度大
D.准静止锋控制,雨势较弱
下图为“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M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盛行西南风)。读图完成27~28题。
27.M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8.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N地(  )
A.终年高温多雨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29~30题。
2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3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1~33题。
3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生物能
32.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环节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
34.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5.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别为(  )
A.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B.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雨水
C.雨水、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D.雨水、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读“大西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
A.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
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
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7.乙地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汽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38、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39~40题。
39.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0.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
A.垂直分异规律——气候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热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综合题(共20分)
41.读“甲、乙两国部分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1+3分)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2分)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2分)
42.这一天可以说经历了四季,气温最高时超过25 ℃,最低低于-5 ℃,温差30 ℃以上,中午时长袖衬衫,晚上包里的羽绒服就用上了。初来乍到的同学一定要留意高原这种“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途中先看到了长势喜人的青稞,后来,见到了白雪皑皑的山岳冰川。——摘自一位西藏自驾游客的游记
(1)该游客在青藏高原看到了长势喜人的青稞,推测一下,这些青稞生长在图中的哪个自然带里?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为什么会有青稞生长?(2分)
(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2分)
(3)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2分)
(4)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2分)
(5)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2分)
(6)你认这种从山麓到山顶的巨大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
泗阳县众兴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答案

1、A2B /3.B 4D答案 5.B 6.D答案 7B答案/8A答案 9D 10C
答案 11.C 12.B答案 13.D 14.A 答案/15B答案16 B答案17 B答案 18.C 19.D
答案 20A答案 21.D22.C答案 23.C 24.B答案 25C 26B答案 27.A 28.C
答案 29.C 30.A 答案 31.A 32.C 33.C答案 34.D 35.A答案 36.B 37.C
答案/38C答案 39.C 40.D
41答案 (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时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或降雪,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风。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42答案 (1)高山草原带。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地形封闭,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河谷农业。
(2)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
(3)北坡基带就是高山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热量条件。
(4)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比北坡多,所以雪线低。
(5)南坡是阳坡,且纬度较北坡低,热量条件好;是迎风坡,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所以自然带谱复杂。
(6)海拔的不同引起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