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
茹志鹃
纯洁、高雅、凄美
圣经记载百合花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变成的
以百合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小说、散文)标题作用含义题
1、先看标题的本义: 表层含义:字面含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点明、揭示)主旨
(3)人物????(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爷爷的花儿落了》可能的解读
表层含义:爷爷喜欢的花儿凋谢了。
深层含义:喜欢花儿的爷爷去世了,
也预示一直被爷爷宠爱庇护的“我”长大了。
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并朗读。
第一处:“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背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
第二处:“我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处:“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和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百合花被子还和人物性格有关系。
百合花的表层和深层含义理解
表层含义: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深层含义:丰富的象征意义: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总之: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 (推进一层)
写作背景
茹志娟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百合花》受到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
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反映时代本质。
《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本文文体是什么?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环境、情节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些情节?
“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我”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我”是第几人称?有什么好处?
以“我”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加真实;身临其境。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贯穿全文、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故事情节一般包含几个阶段?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有些还有序幕和尾声)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1、身临其境,增强代入感,更有真实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2、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真切性)
第二人称:1、拉近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增强代入感,显得亲切自然;2、便于情感抒发。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角度灵活自由,冷眼旁观,具有客观性。(客观性)
开端:小通讯员带我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我”和通讯员到新媳妇家借被子。
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牺牲。
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擦洗身
体,缝衣服。
结局:新媳妇为通讯员盖被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带路 借被 牺牲/献被 盖被
怎么描写、塑造(刻画)人物形象
两方面塑造:
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和侧面(间接)描写、刻画。
正面(直接)描写包含
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细节等
细节描写: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侧面(间接)描写是通过环境描写(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他人的言行举止神态等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形象。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P13
憨厚、腼腆、羞涩、朴实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P13、P16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
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P16
通讯员对我的关心
衣服上的破洞P15
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
通讯员:腼腆、淳朴、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勇敢
细节描写
小通讯员形象
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出场:
(1)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
(2)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结尾:
(1)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完全消失了。
(2)“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
(3)“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态度变化?塑造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
动作、神态、细节、语言描写。
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
漂亮、可爱、娴静、淳朴、善良、深明大义、纯真、高洁
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次:起因
?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出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
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第二次:归队
??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和回部队时乐观的心情。????
第三次:牺牲
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祥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缝衣
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这种感情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环境描写
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③ 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或升华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的位置:
1、开头,渲染某种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文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文末,升华主题、使作品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
比如P12: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P16: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军:
通
讯
员
民 :
新
媳
妇
腼腆
质朴
英勇
善良
纯朴
圣洁
“我”(线索)
军民骨肉情
小说通过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抒发了对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礼赞之情。
主题
上海市大团高级中学 谭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