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2 22: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陋室铭》导学案
主备人:李娟 审阅:张琼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二、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三、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0),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进步思想家。刘禹锡为人正直,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唐顺宗时(唐代中后期),刘禹锡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在文学上他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价值。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有不少具有明显的进取精神。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德文集》四十卷传世。
知识链接
“铭”: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托物言志写法: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学习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A级)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
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陋室( lòu)德馨( xīn)调素琴(tiáo )鸿儒(hóng )案牍(dú )西蜀(shǔ)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有仙则名( )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 )④惟吾德馨 ( ) ⑤鸿儒 ( )⑥白丁 ( )
⑦调素琴 ( )⑧阅金经 ( )⑨丝竹 ( )
⑩案牍 ( )⑾乱耳 ( )⑿劳形 ( )
2、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
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孔子云:“何陋之有?”
4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是: 。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表明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况的句子是: 。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㈣自展:解析课文(C级)展示风采,我精彩。
(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解析”部分先由学生试做或思考,自展课时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解析到位。)
1本文题目是《陋室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
4、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五)主旨探究
《陋室铭》通过对_________的描绘,极力形容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节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情趣(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