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张宏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2、过程与方法:
(1)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2)延伸拓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精妙。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咱们荆州的民歌,想不想听?
老师有一个要求,听完后要谈一谈感受。
2、朴实的乡民在田间地头、劳动之余歌唱劳动、歌唱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朴实也是一种美。
我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歌声更美的地方。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劳动的快乐、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妙笔一起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1、屏显: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
交流小结:人人是歌手
处处皆舞台
事事都歌唱
形式皆不同
2、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是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唱歌?请你给这三种民歌演唱拟一个小标题。
交流小结:青年男女山野对歌
赶马女孩山路漫歌
男女老幼山寨传歌
三、领略风情,赏美点。
假如你是导演张艺谋,带领你的剧组到云南采风,你会选择文中哪一幅画面来展示云南的民歌风情呢?
以“我选择____________图,因为这里的____美(人物,环境,场面等),你看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师示例:我选择“山野对歌”图,因为这里的人美,你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的妇女……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吆喝、站、理、拍、笑、拉、走”一连串的动作,展示了年轻妇女的神韵,淳朴、聪慧、大方。
交流展示;
1、我选择“山野对歌” 图,因为这里的人美,你看:性情开朗活泼……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好一个纯朴美丽的山民,好一个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服饰,来一个镜头特写。
2、我选择“山路漫歌”图,因为这里的环境美,你看:这条路得通过……悦耳好听的山歌。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呼朋唤侣的鸟儿。好一个世外桃源,好一个四季如春的云南。
3、我选择“山路漫歌”图,因为这里的环境美,你看:最有意思的是……又接着起飞。这样的美景,鸟儿也欢快愉悦,纵情嬉戏,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4、我选择“山路漫歌”图,因为这里的歌声美,你看:赶马的女孩子……淳朴本色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鸟唱,人也唱,好一幅田园交响曲。
5、我选择“山寨传歌”,因为这里的场面美。你看:有一次,……和其他本地的好曲子。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6、我选择“山寨传歌”,因为这里的场面美。你看: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熟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幼,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盛况空前,好一个“金满斗会”。
7、我选择“山寨传歌”,因为这里的场面美。你看:就中最当行出色……真像一个“歌库”。这才是最具民族风情的画面。
小结板书:刚才我们拍摄了民族风情,云南的歌会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民歌美、民俗美、民情美。
四、读懂作者,悟生活。
1、 沈从文在这里讴歌了哪些生命形态呢?
这是 的生命。
(可以填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可以是一两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
交流:(真实 鲜活 朴实 自然 优美)
2、屏显,进一步感受。
小结板书: 歌唱生活,歌唱人生。
五、链接风俗,话传承。
我们如何传承家乡的民歌呢?
六、民歌欣赏。
板书设计
民歌美 歌唱生活
云南的歌会 美 民俗美
民情美 歌唱人生
课件9张PPT。陈店中学八年级语文组人人是歌手处处皆舞台事事都歌唱形式皆不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唱歌?请你给这三种民歌演唱拟一个小标题。青年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山寨传歌领略风情,赏美点 假如你是导演张艺谋,带领你的剧组到云南采风,你会选择文中哪一幅画面来展示云南的民歌风情呢?
以“我选择____________图,因为这里的___美(人物,环境,场面等),你看_________”的句式说话.读懂作者,悟生活 沈从文在这里讴歌了哪些生命形态呢?
这是 的生命。
(可以填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可以是一两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
不少写平民的散文,玩味的往往是他们生活的卑微,却意识不到这个汪洋大海般的世界对生活的意义,感觉不到它的尊严。
沈从文是个例外。他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 ,以唤醒那些在尘世风烟中渐次迷失的灵魂。
邵燕祥说:“从文的作品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数焦渴的灵魂。”
在今天这个物质喧嚣忙忙碌碌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周围跋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益沧桑的灵魂,包括我自己。
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
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 ———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让劳心苦形的生命重新吐露嫩绿的枝芽。
我期待着大家每天都有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