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单元测验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北京崇文统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故A符合题意。B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出现于商周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随之侵入中国(非中国传统经济),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则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故B、C、D均应排除。
答案: A
2.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解析: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需要大量原料,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
答案: C
3.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解析: 本题通过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说明反帝的态度,即要求民族独立,“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说明要求发展民族工业,实现民族富强。
答案: A
4.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开平煤矿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③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创办的企业。
答案: A
5.(2011·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
C.北京地区 D.内陆地区
解析: 本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考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答案: B
6.“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
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
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
解析: 中国商人经营轮船航运业,却在外国注册,说明国内剥削压迫重,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
答案: C
7.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解析: 本题可直接用排除法作答。抓住“侨商”“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行销于欧美两洲”等信息即可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8.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 )
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
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18年”,1912~1918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生意好的重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主要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辛亥革命促使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C项叙述与史实不符。B、D两项不属于扫除的障碍。
答案: A
10.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如右图),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解析: 注意事件的历史背景,联系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不难理解人民抵制洋货的心态,“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这种心态。
答案: A
11.济南瑞蚨祥(如右图)成立于1868年,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民国初年,瑞蚨祥在北京开办了几处新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这一时期,瑞蚨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民国政府立法发展民族工业 ③民众掀起提倡国货运动 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中的“民国初年”联系教材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故①②③④四个方面的原因都对。
答案: A
12.(2011·滨州模拟)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解析: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资本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项。A、B两项本身并不正确,可以轻易排除。D项有一定的干扰,但材料的重点不在民族资本或官僚资本的数量上。
答案: C
13.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客观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外部原因”,可知为②③④。
答案: D
14.外国资本主义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方式有( )
①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②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 ③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④发行债券收买企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发行债券收买企业是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压迫和剥削的方式,不是外国资本主义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方式,排除④。
答案: A
15.右图漫画的名称是“撕毁这张中国人的卖身契”,“卖身契”是指(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记忆。美国通过此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0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内容概括出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所学得出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分析外国商船来华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并指出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第(3)问根据图片提示得出其民族资本主义的性质。
答案: (1)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2)现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联系:使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0分)
(3)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4分)
17.(2011·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59家,资本总额286万元;1919年已发展到100家,资本总额1 245万元……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
——《中国通史·近代前编》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2)材料二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6分)
(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认识。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民族工业的两个阶段,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2)问理解“膨胀”实质是通货膨胀,结合“1948年”中国的形势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第(3)问从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的关系角度谈认识。
答案: (1)1912年至1919年农业牧垦企业发展迅速。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0世纪20年代后相继破产。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剧侵略。(10分)
(2)实质是恶性通货膨胀。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6分)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4分)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纺织业和面粉业在1912~1918年发展最快。
答案: D
2.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所以说没有前途关键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都不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这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艰难,前途渺茫。
答案: C
3.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千呼万唤始出来”体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体现了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反映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无可奈何花落去”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答案: C
4.右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
解析: 从时间“1930年”和漫画的画面分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1936年是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时期。C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C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工业(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③很明显错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C
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今也其时矣”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C两项在材料中没反映,B项错误。
答案: D
7.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本质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解析: 材料表明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这从本质说明了当时列强在华势力强大。
答案: C
8.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使得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①④的表述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中的对联是:“卖国内战蒋宋孔陈,垄断独占中中交农”,横批是“一手遮天”。(注:中中交农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应先将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即1912~1919年,由此得出主要是“一战”期间,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其原因可以结合教材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明。第(2)问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出属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1927~1936年),再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原因依据教材知识来说明。第(3)问从对联中“卖国内战蒋宋孔陈”等可以看出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将国家利益出卖给美国,“一手遮天”说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
答案: (1)民国元年到八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3)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一手遮天”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
A.明朝中后期 B.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理解能力。图片显示的是自然经济形态,而这种形态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
答案: B
2.(2011·沈阳统考)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和“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知答案选C。
答案: C
3.(2011·山东学业水平测试)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④不符合史实,此后中国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了。①②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答案: A
4.(2011·宁波统考)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 外国棉纺织品的销售,冲击中国土布市场,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出现“女工几停其半”的局面,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而A、B、D三项体现不出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答案: C
5.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D.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意味着中国逐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即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了,B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A错误;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C不符合题意;D与题干无关。
答案: B
6.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 禁烟运动具有反侵略的性质,但未体现学习西方的工业;C项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D项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军事、民用企业。
答案: B
7.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是( )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手工业者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解析: 由于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官僚、地主、商人跃跃欲试,最早投资于近代工业。
答案: A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解析: 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从“经济上”看,近代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 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织造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中“耕”与“织”有着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这种耕与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原因何在?
(3)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耕”与“织”的关系。第(2)问紧扣材料二所反映的外国商品的输入冲击了传统棉纺织业,第(3)问应注意这种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
(2)由于“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商品输出。
(3)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2.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府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后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 D
2.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解析: 南洋烟草公司是我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英美烟草公司诬告其侵权并勾结香港殖民当局对其进行打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答案: C
3.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三座大山的重压。“三座大山”是指( )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主义 ③本国官僚资本主义 ④自然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三座大山应指它们。
答案: A
4.观察下图纸币,它发行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即中华民国三十年。因中华民国三十年是1941年,所以纸币发行于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5.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是1934年,这个时期国民政府为抗战作经济上的准备,开始集中国家的经济力量,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依仗雄厚的资本和国家政权,巧取豪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银行控制张裕酒厂就是典型的例子。
答案: C
6.近代后期,官僚资本主义曾一度膨胀,其发展的最有利条件应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
C.依靠外国势力 D.封建势力支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官僚资本的认识。官僚资本之所以膨胀,主要是因为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A项与此无关,C、D两项不是主要条件。
答案: B
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记忆。美国通过此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 B
8.从下列图片中可以看出在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物价不稳定 B.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政府的反动统治
C.自然灾害 D.货币的种类多
解析: 商务印书馆属民族企业,被炸反映出侵华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市民提成捆的钞票购物,表明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什么意思?
解析: 本题以荣氏企业的兴衰为主题考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艰难历程,考查角度很好。
答案: (1)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