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与最乐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最苦与最乐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0: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
16.最苦与最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重担
久长
时节
海阔天空
B.监督
循环
趣味
圣贤豪杰
C.排解
愉快
翻看
操之在己
D.纵然
主意
即然
良心责备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4.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
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离不开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
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
,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5.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
快乐。
(
)
6.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进行恰当的解释。
(1)无入而不自得:

(2)君子有终身之忧:

(3)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是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
B.本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C.本文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的论证思路。
D.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二、素能进阶
8.学习了《最苦与最乐》一文后,班级举行以“学习中的苦与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分别写出两句与“苦”“乐”相关的名言警句。
(2)小李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加重,他觉得学习实在太苦太累了,于是就想放弃学业·……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规劝他,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快乐学习。
三、阅读训练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12分)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稿,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是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9.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10.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11.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0分)
自信与成功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自信对于成功,就如阳光对于万物一样重要。
②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他也一直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成绩提高。自信给了他巨大的力量。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在别人都不相信自己时,只有自己相信,才会更加努力。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成功了,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⑤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⑥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⑦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⑧自信能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我们踏着自信的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而铸就自信的利剑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⑦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最苦与最乐》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字音。A.“契”应读qì。
2.D本题考查字形。D.即一既。
3.B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B.句子中的两个冒号都应改为逗号。
4.
B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作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属于“精读”:“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是“博览”的结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种“质疑”的精神;“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是一种“诵读”的学习方法。
5.【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作用,辨别时根据其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1)自问自答,为设问。(2)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为引用。(3)“如何能躲?”为反问。(4)“大的责任”与“小的责任”,“大快乐”与“小快乐”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1)设问(2)引用(3)反问
(4)对比
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所选句子分别出自《礼记》《孟子》《论语》,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经典名句,把握其大意。
【答案】(1)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2)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3)(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7.C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C.本文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在这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采用的是“分一总”的论证思路。
8.【解析】(1)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所写的名言警句与“苦”“乐”相关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首先要读懂题干设置的情境:小李觉得学习实在太苦太累了,于是就想放弃学业。劝说的目的是让小李端正学习态度,快乐学习。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语言要委婉得体。
【答案】(1)(示例)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2)(示例)小李你好,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所以,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要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快乐学习。
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组织答案时,注意要用上“首先”“接着”“最后”等词语,标明思路。文章第①段列举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乐的现状;第②③段分析吃苦的意义;第④⑤段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第⑥⑦段总结论点,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答案】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10.【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答题时,先要根据题干指定的区间明确其运用的论证方法;再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论证作用。锁定第④段,孔子周游列国,奔波救世;陶侃每天要搬砖头;格兰斯顿每日劈一个钟头的柴,这都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吃苦能磨炼人的论点。第⑤段列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是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不吃苦的害处。另外,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说明了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这是对比论证,论证了吃苦锻炼人,不吃苦毁灭人。
【答案】①举例论证。第④段列举圣贤豪杰的例子,第⑤段列举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②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中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③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段)、反(第⑤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11.【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要围绕论点选择论据。解答本题,可以列举课文当中的例子,也可以列举课外书中的例子,叙述时,要突出“吃苦”。【答案】(示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
12.【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是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首先看标题“自信与成功”,从中并不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故不能作为中心论点。再看文章的开头段,由林肯的话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并充当论据引出“自信对于成功,就如阳光对于万物一样重要”,将其压缩整理,便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自信对于成功非常重要。【答案】自信对于成功非常重要。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无论用哪种论证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论证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而从本文内容来看,第②~⑥段分别举华罗庚、玻尔、伊东布拉格等人的例子进行论证,属于举例论证,作用就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自信对于成功非常重要。【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华罗庚、玻尔、伊东布拉格三人因自信而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具体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14.【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时,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或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最后归纳整合,用“首先……然后……最后……”的模式组织答案。锁定第④~⑦段,其中第④~⑥段为一层,写的是著名记者伊东布拉格因自信而成功的事;第⑦段为第二层,从反面进行了道理分析,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更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也就是先提出论据,然后进行说理论证。【答案】
首先④⑤⑥三段具体列举了著名记者伊东布拉格因自信而成功的事例,然后第⑦段从反面进行道理分析,并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