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3 09: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涸辙hé 出岫(yòu) 蓬蒿 gāo 泠然 líng
B、坳堂áo 恁地nèn 遄飞tuán 笃dǔ厚
C、潦水lǎo 怯懦què 祚薄zuò 央浼miǎn
D、赍发jī 多舛chuǎn 逋慢bū 桑梓z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祈祷   朦朦胧胧  噩梦 荒堂
B.怂恿 逸兴湍飞 滑稽 哆嗦
C.讥诮 哀声叹气 辖制 酒馔
D.熟稔 欣欣向荣 怏怏 糍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装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说是朝不虑夕,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多了。
B. 一曲《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弘,响遏行云,激起人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的无比斗志。
C.在茫茫人海中,分别20年后,我们奇迹般的萍水相逢,内心的感动无以言喻。
D.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门。
B.2004年高考扩大分省组织命题的范围,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C.我们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各自特长。
D.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
喻国明
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微博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当“你‘织围脖’了吗?”成为人们的问候语时,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
其实,正如人具有多面性一样,微博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特性是复杂而多面的,而“口水化”只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说法,并未揭示微博特质的全部,更不是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本质。大家可能看到一些社会名人借微博论战,其中有激烈的言论。但这不是微博的本质所必然导致的。同其他许多网络媒体一样,微博也是网络人格化的一种表现,其表现出来的状态,更多是由使用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的。
但是,微博的这些特性,不仅不会阻碍和扭曲人们的交流,反而会起到正面的推动效果。首先,它的传播是即时便捷的。其次,它对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的网络表达必须简洁,在有限的篇幅里言之有物。能不能在140个字里把话说清楚,这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字数的限制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因为微博沟通是即时互动的,一条微博表达不清楚,可以多发几条来表达。
相比其他的网络工具和传统媒体,微博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比如说QQ等社交网络以“人际关系”为重点,多数是用于熟人之间的沟通;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则以“内容”为重点,最注重“说什么”。而目前中国的微博则是既以“内容”为中心,同时也辅之以“关系”为架构。在微博上,我们既可以和朋友交流沟通,还可以靠有趣的话题来吸引大量的陌生“粉丝”。只要话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普通网友也会拥有众多“粉丝”,反之,名人微博的话题如果毫无新意,也会遭遇门庭冷落。
因此,说微博仅仅是“名人堂”或者“口水化”都不是很恰当的。我们对微博的发展趋势,要有包容平和的态度。在微博这个新兴的舆论平台上,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它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其实,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所谓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都是不能违背的。(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7日)
5.下列各项,不属于“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微博中的激烈言论是由使用人的性格决定的,而非这种媒体本身。 
B.微博的特性促进了即时互动的沟通,对人们的交流起到正面作用。 
C.可以用多条微博表达观点,所以字数限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
D.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毫无约束,更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博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B.由于微博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和过激言论,其发展受到争议。
C.微博的复杂而多面,恰恰是微博使用者多面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D.微博的字数限制会让使用者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话说清楚,言之有物。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微博会以其传播即时便捷的优势推动人们的交流。
B.社交网络重“人际关系”,传统媒体重“内容”,而目前中国微博则在重内容的前提下兼有两种特点。
C.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网友,在微博上要吸引众多的“粉丝”,发起的话题都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D.我们要以包容平和的态度对待微博的发展,微博不是名人堂,也不可能被“口水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按相关要求答题(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D.华善之 善:好,对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B.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C.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氏有疾,(李密)则涕泣侧息。 B.密曰:“(安乐公)可次齐桓。”
C.齐桓得管仲而霸,(管仲)用竖刁而虫流。 D.(张华)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第II卷(共120分)
四、(28分)
11.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
(3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
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6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7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8宫女如花满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
9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10袅袅兮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夫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9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6分)
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4分)
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5分)
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
19、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这则消息,谈谈你的看法。60字左右。(5分)
2011年功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脸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一年级学生被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学生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学生,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良辰美景愉悦人们的心灵,欣赏精品佳作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实,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欣赏,欣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一个人懂得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
.以“欣赏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1.D 2C 3. C 4B.(A,牢记缺宾语,提前和预防语意重复。B,语序不当,应为一种尊重。C,句式杂糅。)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四、诗歌鉴赏(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五阅读
14、答案: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15、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16、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17、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