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长度比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用视觉直接判断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度的概念。
2、会将物体一端对齐,再用视觉判断物体的长短。
3、会借助某一物体长度(方格纸)判断物体的长短。
4、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在具体比较时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一端对齐,比另一端)
教学难点 运用数格子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条、折纸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照片,比较身高。
出示句式:( )和( ),( )比( )高,( )比( )矮。
2、揭示课题:长度比较。
初步构建长短的概念。
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较的结果。
创设本班学生照片比身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长短的概念,引出课题:长度比较。
二、自主探究,直接比较
(一)直接比。
1、引导学生总结长度比较的方法一:直接看。
2、比比长短、厚薄、宽窄。
总结:
长短、高矮、厚薄、宽窄都是长度的一种。
(二)一端对齐,比另一端
1、斜放的纸条进行长短比较。
小结:把纸条的一端对齐后,再来比另一端。另一端长的,纸条就长。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二:一端对齐比另一端
2、动手操作,比比彩色纸条长短。
3、小胖想比一比小伙伴们的绳子谁长谁短?
小结:原来用一端对齐,比另一端时,要把绳子拉拉直。
4、折纸
(1)介绍纸的横边、竖边。
(2)四人小组讨论:能不能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一比,哪边长?哪边短?
学习比较与表述的方法。
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总结比较的方法。
学生操作,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操作。
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度的初步感知。实际上小学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长短比较的经验。能够通过视觉来比较,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比较长度的方法。
这个难点需要学生亲自去操作、去体会、去感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数学的能力。
三、再次实践,间接比较 (三)借助工具
1、引入方格纸自学。
2、认识大屏幕上的文具。
3、谁最长?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判断。
5、选择:比比不同方格纸上小棒的长短是否一样。
指名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让学生知道比较物体长短还可以通过数大小相同的方格来进行。同时在方格纸上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为后继的测量长度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本领?比较长度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交流 梳理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板书: 长度比较
( )和( )比,
( )比( )高, 长 厚 宽
( )比( )矮。 短 薄 窄
方法: 直接看
一端对齐比另一端
数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