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同步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阿长与_山海经_》同步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7: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测试习题
第一课时
1.给加点字注音。
惊骇   
震悚   
惶   急
疮   疤
惧惮   
烦琐   
霹雳   
诘   问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ānɡ   疤
jié   问
惧dàn   
孤shuānɡ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 淡薄 淡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 消灭),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 也 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 全部 完全)消灭了。
(3)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 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烤 挤)得那么热。
4.本文《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6.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
【解答】答案:
hài; sǒng; huáng; chuāng; dàn; suǒ;pī lì; jié。
【点评】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
疮;诘;惮;孀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3.【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解答】(1)“冷淡”指冷落、怠慢、不亲热;“淡薄”意思是不浓厚或因淡忘而印象模糊;“淡漠”。冷淡的或记忆不清。此处是表达对阿长的敬意越来越不浓厚,所以应选“淡薄”。“消失”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灭”意思是消失,灭亡。此处是表达敬意由逐渐淡薄并越来越少以致完全消失的过程,用“消失”恰当。
(2)第一个空,读前后句子,后句意思是前句意思的转折,所以应选转折连词“但”。第二个空,“基本”意思是大致,大体上;“全部”意思是所有的;“完全”百分之百,全然。因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对她的怨恨一点也没有了,用“完全”恰当。
(3)第一个空,因是睡觉,躺在床上,应是“伸开”两脚两手;第二个空,在床上“摆成”大字;第三个空,因身体发热,所以用“烤”恰当。
答案:
(1)淡薄,消失;
(2)却,完全;
(3)伸开,摆成,烤。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答案:
《朝花夕拾》;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狂人日记》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解答】A.语序不当。应该为“观察、分析、解决”。
B.正确;
C.两面对一面,应该去掉“能否”。
D.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尽管”。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6.【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解答】答案:
①母﹣姆
②锁﹣琐
③衰﹣哀;幕﹣慕
④摸﹣模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阿长与<山海经>》测试习题
第二课时
1.课内精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的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我是   。
②阿长是   。
(2)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   。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我”感到“震悚”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⑩段运用了   和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   之情。
(5)四本小小的书成为“我”“最心爱的宝书”的原因是   。
(6)第⑧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作答)?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的故事,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也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敬佩、感激、尊敬、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前文可知,“我”对画图的《山海经》念念不忘,看出“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结合“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等句子可知,“我”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孩子。“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知阿长善良关爱孩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阿长热情、纯朴,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提炼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意思,边读边思考,找出词语和句子。“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念念不忘”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所以很吃惊。文中“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表达了“我”的反应。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根据“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等句子看出,自己曾经因为隐鼠与阿长结怨,阿长又不识字,表明了我对从长妈妈这里得到这几本书不报任何希望,她居然做成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感到“震悚”。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说明,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本文⑨段记叙了长妈妈的身世,第⑩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抒情,寄托了“我”对阿长的衷心祝愿,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和分析。文中“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看出“我”对《山海经》是极度渴望,而不识字的阿长能够买来也是费经周折,所以不仅仅是四本书的问题,其中更有阿长对“我”的真心关爱。
(6)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细读第⑧段,“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写“我”在《山海经》的激发下,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更加努力的去搜集这类书。
(7)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内容及对人物情感的把握。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的故事,表达了“我”对不识字的阿长能够买来《山海经》的敬佩、感激、尊敬之情,同时也有深沉的怀念。
答案:
(1)“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 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纯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
(2)念念不忘;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想不到不识字的,曾经与自己有矛盾的阿长会给自己买书。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居然做成了。
(4)记叙和抒情;深沉的怀念和感激。
(5)这四本小小的书是“我”久已渴慕的,更重要的是想不到是阿长买来的,在这四本小书上寄予了阿长对我的关心与爱意,倍感珍惜。
(6)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的去搜集这类书了。
(7)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敬佩、感激、尊敬、怀念之情。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测试习题
第三课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分析】全文共记叙了有关奶奶的七件往事: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紧密联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全面,用语精炼。第二段所写为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三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学习。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和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划线句为对奶奶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这句话表现了奶奶对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之意。
(3)本题考查某一情节在全文里的作用。回答时,先从本句分析,说一下这个句子本身的作用,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再说一下和前后文的作用,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作用。
此句的作用为:表现了我在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本句的作用),为下文写我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和前后文的作用)。
(4)本题考查题目作用。题目常有概括故事内容,表明主旨,充当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所写的奶奶的几件小事都与海棠树有关,所以它是线索。海棠树也是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不可分割,这棵树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含蓄的表现了奶奶和我的亲情。
答案:
(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2)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3)表现了我在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写我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
(4)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答思念、内疚、关爱等情感亦可)。
【点评】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