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课件(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课件(8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3 14: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李白,字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他的诗歌风格“ ”。
杜甫曾说他“ ”。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李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
原籍陇西(今甘肃)
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一生分为五个时期:
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读书、写作、学剑、任侠、访道
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围师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
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待诏翰林
天宝三载(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之。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
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等地。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11月,
安史之乱爆发。因从永王璘系
浔阳狱,后长流夜郎(今贵州)。
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
李光弼平叛,途中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
(今属安徽)族叔李阳冰家。
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1、天才:才思敏捷,斗酒诗百篇。
2、狂放:谪仙、诗仙、酒仙。平交王侯。 苏轼说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3、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以布衣为皇帝召见。
4、世界观复杂:入世、隐逸、求仙、任侠集于一身。
非凡的天才,非凡的性格,非凡的经历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蔑视权贵、否定功名
自云“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代表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襄阳歌》等。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描写、赞美祖国山川
山水诗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代表作:
《蜀道难》、《望天门山》、
《望庐山瀑布》等。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强烈的主观色彩
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清新俊逸的语言
李白的诗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蜀 道 难
唐·李白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古栈道遗址
四川“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剑门关位于剑阁城东的
大剑山口。两山对峙如门,
古栈道有"剑门天下险"之说。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写作背景
蜀中
锦城
秦岭
大巴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山脉
长江
长安
太白山
青泥岭
剑阁


西

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难!
赏析第一节
1、危乎高哉 2、西当太白有鸟道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青泥何盘盘

多么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
越过;为…发愁,为动用法
重要实词
噫吁嚱 ,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哎呀呀!多么险峻,多么高啊!蜀道的艰难,比上青天还难。
诗文鉴赏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诗文鉴赏
 蚕丛和鱼凫这两个蜀国的先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久远。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诗文鉴赏
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国)与秦地一直隔绝不通。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颠。
诗文鉴赏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沟通相连。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诗文鉴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回旋的急流。
诗文鉴赏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为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而发愁。
诗文鉴赏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道萦绕着山峰。
诗文鉴赏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走到高处,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行人只有坐下抚胸长叹。 
诗文鉴赏
读诗-赏诗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
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
1、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蜀地与世隔绝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 急浪回旋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
夸张
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
神话传说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结第一段
一叹  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赏析第二节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急流
为什么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回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
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因惊吓而使容颜失色。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来突出蜀道之难?
1、环境
2、风光奇险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渲染惊险的气氛
夸饰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的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
总结第二段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可畏
赏析第三节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险峻而高耸,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把守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
同“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之艰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禁不住无奈长叹!
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杀人如麻
总结第三段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申戒

1.高
蜀道的来历
2.险
3.战祸之烈
蜀道的高峻
蜀道环境凄清
蜀道山水险恶
开辟难
(自古难行)
攀越难
(自古可畏)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安居难
(早还家)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题,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1. 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反衬夸张: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细节描写: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大胆的夸张造雄伟奇险之象
奇特的想象创心游万仞之境
强烈的感情抒赞叹惊异之情
变幻的语言添纵横崛崎之势
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情怀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危乎高哉
危言危行
正襟危坐


重点实词归纳拓展
尚且
崇尚,尊重


正直
端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可以横绝蛾眉巅
佛印绝类弥勒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横渡
非常
陡峭
越过
与世隔绝
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前往,到…去
1.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2.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4.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
5.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6. 西当太白有鸟道    挡
7.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沟通相连
8.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回转;
9. 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全诗中重点词语活用归纳
10. 青泥何盘盘      多么 11.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12. 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3. 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14. 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5. 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16. 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作动词 ,冲击 17.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
18. 所守或匪亲       同“非”
19.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20. 锦城虽云乐       虽然
21. 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深
李白与杜甫
道不尽的诗圣 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枪;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大实话。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是如来,杜甫是观音。   “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