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曹雪芹及《红楼梦》常识,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本节选内容及关键信息,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分析,品析细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与价值: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本节选内容及关键信息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细节品析:分析概括宝钗、黛玉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似乎读红楼梦是文人的专利,但是自从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开坛设讲以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红学热,百姓也谈红楼了。其实在座的同学们也对红楼梦并不陌生。我们高中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此外同学们对红楼梦也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1: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
生自由回答后老师适时点评引导:
老师总结:好的,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看待红楼梦,当我们打开这部著作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够被绕开的,那就是里面那些富有光彩的女性角色,其中最主要的当然就是谁呢?黛玉和宝钗。历来对黛玉和宝钗的评价就是众说纷纭。
二、知识复习:
1、《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是一部集园林、绘画、服饰、饮食、医药、歌词诗赋为一体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这说明我们同学对《红楼梦》非常喜爱,也比较熟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红楼梦》的选文《情真意切释猜嫌》。它出现在《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本中,作为“人情与世态”专题的一篇例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摹人情与世态的。
三、设疑解题
选文后面注释说文章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编者却给选文加了一个《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我们知道,文章的标题应该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1、谁“情真意切”?释谁的“猜嫌”?
综合文本所选内容,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
板书:宝钗 释 黛玉
2、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
四、熟悉课文内容,把握选文情节
1、 秋分过后,黛玉旧疾复发,众人皆来问候。
2、 宝钗再次望侯,姐妹互诉衷肠。
3、 宝钗答应再来。
五、赏析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1、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黛玉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
2、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
学生阅读文本,概括主要信息
① 望候体谅,从不苛责;
② 谈论病症,提出建议;
③ 推心置腹,排遣烦闷;
④ 赠送燕窝,解决烦难
⑤ 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3、怎见得“情真意切”?具体体现在宝钗、黛玉的哪些方面?
细节最能体现人的情感,再读文本,品析细节
学生作答,预设答案
理解体谅,二次望侯 坦诚自责
宝钗 说病问医,改进药方 黛玉: 表扬宝钗
体贴处境,同病相怜 敞开心扉
体恤烦难,赠送燕窝 推心置腹
……
4、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林黛玉、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黛玉: 聪慧真诚 多愁善感 敏感自尊
宝钗: 宽容体贴 善解人意 知书达理
总结:薛宝钗:时时宽容大度;处处关心体贴;语语设身处地;真诚能释猜嫌。
林黛玉:生性孤傲,却坦率认错,可见实在是被对方折服了。禀性高洁,此番却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心声,多么难得!
5、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猜嫌”已“释”呢?
①情态变化:道——叹道——笑——忙笑
②对宝钗的态度变化:厌烦——感激——自责——倾述——诚邀
六.归纳拓展:
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群芳中异彩高标的两奇葩。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然而在那样一个封建末世,却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 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理解: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七、课堂练习:
1、以回目形式概括选文内容。
2、本课归入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红楼梦》是人情小说,学习了这一节选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八、布置作业: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钗黛二身上的人性美,但历来研究家们对于二人的性格众说纷纭,请大家以我眼中的黛玉(宝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
情真意切释猜嫌
宽容体贴、 多愁善感;
善解人意 宝钗 黛玉 自尊敏感
知书达理 坦率真诚
人物形象 语言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