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1: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匡超人》教学设计
导读提纲:
??? 1、课前阅读《儒林外史》15-18回(参考《导学教程》),全面了解匡超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
??? 2、读出自己的感受;
??? 3、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突然?
教学目的:
1、立足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 2、结合文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 3、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之人的 ;
??? 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立足文本,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三境界三步阅读法。
3、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可憎之人的。
难点:
??? 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解题:士林;连环画封面:匡秀才
导入:以“超人”形象和学生对秀才的认识导入。(课件展示)
?“那是只鸟?那是飞机?那是——超人!”
他的速度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力量比火车头还要大。纵身一跃便能越过高楼……他的胸前有着盾形的S标记,将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这就是超人,世界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超级英雄。
当时美国社会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新的一波经济危机仍未过去,战争的威胁迫在眉睫。人们需要希望,需要求得心灵的安慰,需要一个强大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披着斗篷,穿着蓝色紧身衣的形象诞生了。超人,是一个好人,英雄,但是并非仅此而已。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他渐渐成了一个象征,一个文化符号,即:“为了真理、正义进行着无尽的战斗” 。
“那是只鸟?那是飞机?那是——超人!”
他的速度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力量比火车头还要大。纵身一跃便能越过高楼……他的胸前有着盾形的S标记,将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这就是超人,世界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超级英雄。
当时美国社会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新的一波经济危机仍未过去,战争的威胁迫在眉睫。人们需要希望,需要求得心灵的安慰,需要一个强大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披着斗篷,穿着蓝色紧身衣的形象诞生了。超人,是一个好人,英雄,但是并非仅此而已。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他渐渐成了一个象征,一个文化符号,即:“为了真理、正义进行着无尽的战斗” 。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明确:读书人即有才学 人才---国之器
读书三境界的指导:(展示课件)
(一)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四、读书第一层境界的解释:
1.看山是山。?闲斋老人说《儒林外史》“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1)、学生回答对这句话的解释。教师指导。
(2)、我们读书时为了什么?我们都想成为“匡超人”?
(3)、匡超人本是个纯洁善良的青年,为什么堕落成可笑可鄙可憎的人呢?他是从何时变质堕落的?
学生看书回答:收来信入考场匡超人发迹。
2.看山不是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出自佛家箴言。对于有灵魂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次生命的拷问。所谓初心,大概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本性、原则。在经过风雨的捶打,岁月的洗练后,是否能够“我心依旧”?
思考:
(1)、匡超人是不是“我心依旧“呢?还是原来那个重情义、讲孝道的读书人吗?
(2)、快速阅读课文第4-6段,8-9段,填写下表。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1、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感受如何
(他是什么样的人)
对待家人的态度 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夫人下乡 ? ?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 ?
置办丧事;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份。 ? ?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 ?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 ?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 ?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2、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教师明确:(《导学教程》故事梗概)(课件展示)
从匡超人的语言、心理、做事可以看出,他由一个善良纯洁,讲孝道、重情义的干净人,变成了一个虚伪狡诈、品德败坏、厚颜无耻的丑陋人。
3、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的用意到底何在?同学们可以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课件展示:透过《儒林外史》深刻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以理学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统治者的玩偶、学而无用的市侩。
3.看山还是山。
“世人皆醉我独醒”(知识分子的操守和责任)
☆吴敬梓:唤醒世人,或者说得更伟大些,他想医治社会、拯救世人。
☆读书人:就应该是“超人”,是国之根本。初心就是社会责任心,坚守初心,有始有终。
五、☆品读经典,光亮人生。
今天我们品读经典的目的:
1、给学生讲教授测试学生的故事,意在让学生明白读书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2、在当下这样一个纷繁喧嚣、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的现实社会,我们每一位读书人都要“不忘初心,方的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今天我们品读经典,目的就是不要让我们成为21世纪像“匡超人”那样的读书人。
六、作业布置:学习《匡超人》一文后写一篇启示感悟。
七、板书设计:
1、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2、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都是讽刺小说艺术的基础。

八、教学后记: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