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
初中化学
授课班级
九年级
章节名称
§2.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通过观察和描述,记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能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有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知道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特征
1、认知特征:九年级的学生,认识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理性认识阶段,有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形成了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2、起点水平:
(1)学生已经开始化学课程的学习,已经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在研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不是很困难。
(2)氧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会很陌生。
3、情感态度:
(1)学生有“参与”意识,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学生思想活跃,思考问题广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在课堂上能约束自己,课堂气氛融洽。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2-1
陈述性知识/了解
知道氧气的基本知识,氧气在客气中的存在比例。
2.2-2
陈述性知识/记忆
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同一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2.2-3
陈述性知识/记忆
通过实验演示,知道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的化学反应:氧气和碳、硫、铁的反应,即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了解操作方法,掌握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和产物。
2.2-4
推理知识/记忆
根据氧气的几个化学反应,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和碳、硫、铁丝的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2-5
陈述性知识/记忆
知道氧气的用途:能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2.2-6
陈述性知识/了解
根据氧气的用途,了解氧气的具体运用。供给呼吸运用于潜水、太空飞行和医疗等;支持燃烧运用于助燃剂和炼钢等。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描述
首先,教师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完演示试验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呈现每一个实验,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复习实验内容,并能很容易的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首先,教师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完演示试验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呈现每一个实验,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复习实验内容,并能很容易的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2-1
陈述性知识/了解
计算机课件
氧气的基本知识
A
A
知道氧气的基本知识
1分钟
自制
2.2-2
陈述性知识/记忆
计算机课件、动画
根据动画反应氧气的物理性质
A
E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分钟
自制、网上下载
2.2-3
陈述性知识/记忆
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实验
根据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现象,然后播放实验动画以加强理解。
D
D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描述反应现象
15分钟
自制、网上下载
2.2-4
推理知识/记忆
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实验
根据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现象,然后播放实验动画加强理解。
F
G
激发学生兴趣,加强理解。
5分钟
自制、网上下载
2.2-5
陈述性知识/记忆
计算机课件、动画
根据动画和课件,使学生知道氧气的用途
A
F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氧气的用途。
3分钟
自制、网上下载
2.2-6
陈述性知识/了解
计算机课件、动画、图片
用动画和图片等,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具体运用。
H
F
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具体运用。
2分钟
自制、网上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
书
设
计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同一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2)硫+氧气二氧化硫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硫、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2、现象:
3、文字表达式:
(1)碳+氧气二氧化碳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问题引入】(教学意图: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什么?其次是什么,还有些什么?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的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2、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3、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呢?
【确认目标】(教学意图:指明重点。)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答案:鱼考腮呼吸,氧气来自于水中。)
由此可以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答案: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呈现课件和动画并写板书】(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板书内容: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同一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教学意图:复习旧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答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同学们讨论一下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那么,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板书】
板书内容: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教学意图:设置疑问并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并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红,再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答案:因为木炭与氧气反应是要有条件的,即燃烧。)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提问:1、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集气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答案:生成二氧化碳。)
2、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的物质?(答案: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散发出白光。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呈现课件和动画并写板书】(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板书内容:
1、碳、硫、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2、现象:
3、文字表达式:
(1)碳+氧气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2—硫在氧气中燃烧】(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硫在客气好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较,并进行环保教育。)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硫燃烧产生的这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所以有的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是为了防止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呈现课件和动画并写板书】(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板书内容:
(2)硫+氧气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3—铁在氧气中燃烧】(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答案:瓶底有少量水)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会引起集气瓶炸裂,放水的目的就是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呈现课件和动画并写板书】(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板书内容: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问题讨论】(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怎样?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怎样?(答案:更剧烈,比较活泼。)
【演示实验4】(教学意图: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时复习知识。)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瓶中,观察现象。为什么残存火星的小木条会再次燃烧?(答案:现象为:木条重新燃烧起来,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呈现课件、动画和图片,并写板书】(教学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
呈现教学内容:氧气的用途和氧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内容: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巩固练习】(教学意图:及时巩固知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运用课件呈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教学意图:总结本次课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加强记忆。)
【布置作业】(教学意图: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形
成
性
检
测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2.2-1
陈述性知识/了解
单项选择题: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正确的选项是(
C
)
A.
78%氮气,21%氧气,1%二氧化碳
B.78%氧气,21%氮气,1%二氧化碳和微量的其他稀有气体等
C.78%氮气,21%氧气,1%二氧化碳和微量的其他稀有气体等
D.
78%氧气,21%二氧化碳,1%氮气和微量的其他稀有气体等
2.2-2
陈述性知识/记忆
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氧气物理性质相符的选项(
ACEI
)
A.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B.
易于溶于水
C.
很难溶于水
D.
不能溶于水;
E.
同一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F.
同一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G.
只能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H.
固态和液态形式呈白色;
I.
固态和液态形式呈淡蓝色;
2.2-3
陈述性知识/记忆
填空题:回忆刚刚学过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演示实验现象填空。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在实验中,要在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或者沙子,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温度很高,会使集气瓶炸裂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文字表达式是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含刺激性气味的物体
,会污染空气,这种物体是
二氧化硫
。
2.2-4
推理知识/记忆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反应现象,正确的是(
C
)
A.碳+氧气二氧化碳(现象:剧烈燃烧。)
B.
硫+氧气二氧化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碳+氧气二氧化碳+水(现象:剧烈燃烧,散发出白光。)
2.2-5
陈述性知识/记忆
填空题:氧气的用途是
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
。
2.2-6
陈述性知识/了解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选出属于氧气的具体运用的选项(
ABD
)
潜水
医疗急救上急救病人
灭火器
液氧炸弹
炼铁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