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 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 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5 14: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897年,英国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1、电子(electron)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原子学说的发展
“葡萄干蛋糕模型”————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atom)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
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装置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4、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第一条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第二、三现象可看出,α 粒子受到较大的库仑力作用
第四条现象可看出,α粒子在原子中碰到了比他质量大的多的东西
实验现象的解释:
观察实验的结果,可将散射的α粒子分成“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和“有的甚至”几种情况,它们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道,由于电子带负电,其质量约为α粒子的1/7300,不可能使动能较大的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若按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α粒子周围正电荷对它的斥力有相当一部分互相抵消,使α粒子偏转的力也不会很大,因此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说明汤姆生模型与实验事实不符。实验现象中的“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没有明显改变,表明α粒子在穿过时基本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原子中的绝大部分几乎是空的,实验现象中的“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有的甚至”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些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α粒子本身大得多的原子核的作用。
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根据汤姆孙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α粒子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α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汤姆孙原子模型的解释困难
1.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 ;
2.原子核的特点: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3. 原子特点: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播放动画
显示轨迹
现象解释
返回上页
退出课件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α粒子束在通过金箔时,极少数α粒子距离原子核较近,受到正电斥力的作用而发生散射;而绝大多数α粒子距离原子核较远,顺利地按原有运动方向通过了金箔。
原子核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原子核层次。
体育场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子
原子核
原子半径数量级为10 -10m
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 10 –15m
原子核的尺度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C
2、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