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物理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同步练习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同步练习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5 16:35:12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练习
一、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
B. 在碰撞现象中,一般内力都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时系统的动能守恒
C. 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D. 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能称其为碰撞
质量为m的A球以速率v与质量为3?m的静止B球沿光滑水平面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速率为v2,则B球速率可能为(??? )
A. v6 B. v3 C. v2 D. 2 v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A球以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与原来静止的质量为4m的B球碰撞,碰撞后A球以v=av0(待定系数a<1)的速率弹回,并与挡板P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若要使A球能追上B球再次相撞,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15
如图所示,A,B两小球质量相同,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动量p1=8?kg·m/s和p2=6?kg·m/s(向右为参考系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A球追上B球并与之碰撞的过程中,两小球碰撞后的动量p1和p2可能分别为(????)
A. 5?kg·m/s,9?kg·m/s B. 10?kg·m/s,4?kg·m/s
C. 7?kg·m/s,7?kg·m/s D. 2?kg·m/s,12?kg·m/s
在一平直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质量为1500?kg的小轿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的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相接在一起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而停止。据测速仪测定,碰撞前小轿车的时速为72km/?,由此可知卡车碰前的速率(????)
A. 小于10m/s B. 大于10m/s,小于20m/s
C. 大于20m/s,小于30m/s D. 大于30m/s,小于40m/s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质量相等,都可视作质点.Q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甲、乙两个小球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是m1、m2,甲球以一定的初动能Ek0向右运动,乙球原来静止。某时刻两个小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即碰撞后粘合在一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m1与m2的比值越大,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就越小
B. m1与m2的比值越小,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就越小
C. m1与m2的值相等时,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就最小
D. m1与m2的值相等时,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就最大
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正碰,小球A的质量为m1=0.2kg,碰撞前后两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小球B的质量为m2=0.6kg
B. 小球B的质量为m2=0.2kg
C. 碰后小球A和B运动方向相同
D. 碰前小球A加速运动,小球B匀速运动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下端与光滑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B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现将小滑块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无初速度释放。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1.8m,小滑块的质量关系是mB=2mA,重力加速度g=10m/s2.则碰后小滑块B的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A. 5?m/s B. 4?m/s C. 3?m/s D. 2?m/s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A、B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B在前,A在后。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13?kg·m/s,碰撞前后,它们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A、ΔpB.下列数值可能正确的是(????)
A. ΔpA=?4?kg·m/s、ΔpB=4?kg·m/s
B. ΔpA=4?kg·m/s、ΔpB=?4?kg·m/s
C. ΔpA=?24?kg·m/s、ΔpB=24?kg·m/s
D. ΔpA=24?kg·m/s、ΔpB=?24?kg·m/s
质量为m1=1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此碰撞一定为弹性碰撞
B. 被碰物体质量为2kg
C. 碰后两物体速度相同
D. 此过程有机械能损失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a上系有一轻弹簧。开始时,a静止,b以某一速度a运动,压缩弹簧然后分离。假设在此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关于两物体动量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时,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
B. 当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时,a的动量小于b的动量
C. 当两物体完全分离时,a的动量小于碰撞前b的动量
D. 当两物体完全分离时,a的动量等于碰撞前b的动量
二、多选题(每道题有多个选项)
在光滑地面上有上表面显弧形的木块,高为H,质量为m,静止在地面上。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速度v0向木块滚来,不计所有摩擦,如图所示.则小球最终速度大小可能为
A. 0 B. v04 C. v02 D. v0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P、Q两个固定挡板,A,B是两挡板连线的三等分点。A点处有一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2,紧贴P挡板的右侧有一质量为m1的等大小球1以速度v0向右运动并与小球2相碰。小球与小球、小球与挡板间的碰撞均为弹性正碰,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两小球之间的第二次碰撞恰好发生在B点处,且m1
A. 1:2 B. 1:3 C. 1:5 D. 1:7
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一时间图象,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一时间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若A球质量是m=2kg,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m/s
B. 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4N·s
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6kg·m/s
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
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4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8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碰撞刚结束时BC的共同速度为2m/?s
B.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6J
C. 整个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48J
D. 相互作用过程中C的最大速度为6m/s
三、计算题(写清楚解答过程)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2kg的小物块A,沿水平面与小物块B发生正碰,小物块B的质量为m2=1kg。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0=3m/s,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由于两物块的材料未知,将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碰撞,已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碰后B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物块P、Q置于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A、B两点。两者同时开始向右运动,初速度大小分别为2v0和v0.当物块Q的速度减为零时,P恰好与Q发生正碰。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
(1)发生碰撞前瞬间物块P的速度大小.
(2)碰后Q最终停下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在什么范围内?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A、B、C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均可视为质点),A固定,C与斜面底端处的挡板接触,B与C通过轻弹簧相连且均处于静止状态,A、B间的距离为d。现释放A,一段时间后A与B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6,cos37°=0.8
(1)求A与B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v0;
(2)若A、B碰撞为弹性碰撞,碰撞后立即撤去A,且B沿斜面向下运动到速度为零时(此时B与C未接触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增量为Ep,求B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x;
(3)若A下滑后与B碰撞并粘在一起,且C刚好要离开挡板时,A、B的总动能为Ek,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粘在一起以v0=3?m/s的速度向右运动,物体中间有少量炸药,经过O点时炸药爆炸,假设所有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A、B两个物体的动能且两物体仍然在水平面上运动,爆炸后A物体的速度依然向右,大小变为vA=2?m/s,B物体继续向右运动进入光滑半圆轨道且恰好通过最高点D,已知两物体的质量mA=mB=2?kg,O点到半圆轨道最低点C的距离xOC=0.25?m,物体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两个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求:
(1)炸药的化学能E;
(2)半圆轨道的半径R。
答案
1.【答案】A
解: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一般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一定守恒.如果碰撞中机械能守恒,就叫做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同样具有短时间内发生强大内力作用的特点,所以仍然是碰撞,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答案】C
3.【答案】D
【解答】
A、B碰撞过程中,以v0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av0+4mvB
A与挡板P碰撞后能追上B发生再碰的条件是:av0>vB,解得a>13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12mv02?[12m(av0)2+12?4mvB2]≥0,解得a≤35。
所以a满足的条件是13
4.【答案】C
【解答】
AD.两小球质量相同,设质量都是m,则开始时的动能:E0=p122m+p222m=642m+362m=50m,碰撞后的动能:E=P1′22m+P2′22m≤E0,A、D两项不符合,故AD错误;
B.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两球碰撞的过程中,应该是B球的动量增加,A球的动量减小,A的动量不能增加,故B错误;
C.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两球碰撞后一起运动,则二者的动量相等,都是7?kg·m/s,故C是可能的。
故选C。
5.【答案】A
解答】
长途客车与卡车发生碰撞,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1?Mv2=(m+M)v?
因而
mv1?Mv2>0?
代入数据,可得
v2
6.【答案】B
【解答】
把小滑块P和Q以及弹簧看成一个系统,系统的动量守恒.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当小滑块P和Q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小滑块P的初速度为v0,两滑块的质量均为m,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mv0=2mv,得v=?v02,所以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m=?12mv02?12×2mv??2=14mv02=?12Ek0,故B正确。
7.【答案】A
【解答】
设甲球碰撞前速度为v1,碰撞后两球具有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有:m1v1=m1+m2v,解得:v=m1v1m1+m2,
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Ek0?12m1+m2v2=Ek0?12m1+m2·m1v1m1+m22=Ek0?m12v122m1+2m2=Ek0?Ek01+m2m1,分析可知m1与m2的比值越大,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就越小,故A正确,BCD错误
8.【答案】A
【解答】
AB.由图示图象可知,碰撞前A的速度为:v1=ΔxAΔtA=4?02?0m/s=2m/s,B物体速度为零,碰后m2和m1的速度分别为v2′=ΔxBΔtB=8?46?2m/s=1m/s,v1′=ΔxAΔtA=0?46?2m/s=?1m/s,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1v1′,代入解得,m2=0.6kg,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示图象可知,碰后B的速度为正方向,A的速度为负方向,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
D.由x?t(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得到,碰前B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处于静止,A的速度大小为v1=ΔxAΔtA=4?02?0m/s=2m/s,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解:滑块A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gR=12mAv02
解得v0=6m/s
若两个滑块发生的是弹性碰撞,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v0=mAvA+mBvB
12mAv02=12mAvA2+12mBvB2
解得vB=4m/s
若两个滑块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0=(mA+mB)vB′
解得vB′=2m/s
所以碰后小滑块B的速度大小范围为2m/s≤vB≤4m/s,不可能为5m/s。
10.【答案】A
【解答】
BD.根据事实,碰撞后A的动量不可能沿原方向增大,故碰后它们动量的变化△pA<0,故BD错误。
AC.根据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定律,如果△pA=?24kg?m/s、△pB=24kg?m/s,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37kg?m/s,由Ek=p22m,EkA′=EkA,EkB′>EkB,所以碰后动能大于碰前动能,不可能发生,C错误,A正确;
11.【答案】A
【解答】
由图象可知,碰撞前m2是静止的,m1的速度为:v1=x1t1=82m/s=4m/s
碰后m1的速度为:v1′=x1′t1′=0?86?2m/s=?2m/s,m2的速度为:v2′=x2′t2′=16?86?2m/s=2m/s
两物体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1v1′+m2v2′
解得:m2=3kg;
碰撞前总动能:Ek=Ek1=12m1v12=8J
碰撞后总动能:Ek′=Ek1′+Ek2′=12m1v1′2+12m2v2′2=12×1×(?2)2J+12×3×22J=8J
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不变,故碰撞是弹性碰撞,故A正确,BCD错误。
12.【答案】D
【解答】
AB.物体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时,两者速度相同,又物体a、b质量相同,所以a的动量等于b的动量,故AB错误;
CD.物体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且在此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即弹性碰撞,且物体a、b质量相同,两者交换速度,所以当两物体完全分离时,物体a的速度与碰撞前b的速度相同,物体b的速度为零,所以当两物体完全分离时,a的动量等于碰撞前b的动量,故D正确,C错误。
13.【答案】ACD
14.【答案】BD
【解答】
①若碰后球1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可知1球的速度小于2球的速度,两球在B点相遇,是球2反弹后在B点相遇,有:v2t=3v1t,即:v2=3v1,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1v02=12m1v12+12m2v22,联立解得m1=3m2;
②若碰撞后球1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与挡板碰后反弹在B点追上球2,则有:v1t=3v2t,即:v1=3v2,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1v02=12m1v12+12m2v22,联立解得:m2=7m1;
③若碰撞后球1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与挡板碰后反弹、球2与单摆碰后反弹在B点相遇,则有:v1t=v2t,即:v1=v2,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1v02=12m1v12+12m2v22,联立解得:m2=3m1;
综上分析可知BD正确,AC错误。
15.【答案】AC
【解答】
由x?t图象可知,碰撞前有:A球的速度vA=4?102m/s=?3m/s,B球的速度vB=42m/s=2m/s?
碰撞后有:A、B两球的速度相等,为vA′=vB′=2?44?2m/s=?1m/s;
对A、B组成的系统,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碰撞前后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pA=mvA′?mvA=4kg?m/s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pB=?△pA=?4kg?m/s
又:△pB=mB(vB′?vB),所以:mB=43kg?
所以A与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p总=mvA+mBvB=?103kg?m/s?
由动量定理可知,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IB=△pB=?4kg?m/s=?4N?s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ΔEk=12mvA2+12mBvB2?12(m+mB)vA′2,代入数据解得:△Ek=10J,故AC错误,BD正确。
16.【答案】AC
【解答】
A.B与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速度为vBC,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Bv=(mB+mC)vBC,解得vBC=2?m/s。故A正确。
BC.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向右为正方向,由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得(mA+mB)v=(mA+mB+mC)vABC,解得:vABC=3m/s,设物ABC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p,根据能量守恒是:Ep=12(mB+mC)vBC2+12?mAv2??12?(mA+mB+mC)vABC2?,代入数据得:Ep=12×(4+8)×22J+12?×4×62J??12?×(4+4+8)×32J=24?J,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12×4×62J?12×4+8×22J=48J,故C正确,B错误;
D.由能量守恒定律,由于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碰撞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撞前大,故D错误。
17.【答案】解:
假如两物块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m2)v1?,解得:v1=0.5m/s,
碰后,A、B一起滑行直至停下,设滑行时间为t1,
则由动量定理有:μ(m1+m2)gt1=(m1+m2)v1?,
解得:t1=0.25s,? ? ? ? ? ? ? ? ? ? ? ? ? ? ?
假如两物块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v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vA+m2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1v02=12m1vA2+12m2v22?,
设碰后B滑行的时间为t2,则:μm2gt2=m2v2?,
联立方程组得:t2=0.5s。???????????????????????
可见,碰后B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满足0.25s≤t≤0.5s.,故碰后B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的最小值为0.25s,最大值为0.5s。
18.【答案】解:(1)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都有
μmg=ma? ? ? ? ? ? ? ? ?
因此两物块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设两物块开始运动后经过时间t发生正碰,则
对Q,有?0=v0?at? ? ? ? ? ? ? ??
对P,有?vP=2v0?at? ? ? ? ? ? ??
联立解得碰前瞬间P的速度大小vP=v0? ? ? ? ? ? ? ? ? ?
(2)碰前对物块Q、?P,分别有
v02=2axQ? ? ? ? ? ? ? ? ?
vP2=(2v0)2?2axP? ? ? ? ??
且有xP?xQ=L? ? ? ? ? ? ? ?
联立解得碰撞位置与B点的距离xQ=L2? ? ? ? ? ? ? ? ? ?
讨论:
①若P、Q碰后粘合,则碰后Q的位移最小,有
mvP=2mv? ? ? ? ? ? ? ? ?
P、Q一起运动至停下过程,加速度仍为a,有
?v2=2axQ1? ? ? ? ? ? ??
联立解得碰后Q的位移xQ1=L8? ? ? ? ? ? ? ? ?
此时Q最终停下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
xmin=xQ+xQ1=5L8
②若P、Q发生弹性碰撞,则碰后Q的位移最大,有
?mvP=mv′P+mv′Q? ? ? ? ?
?12mvP2=12mvP′2+12mvQ′2? ??
解得碰后Q的速度?v′Q=v0
因此碰后Q的位移为?xQ2=L2? ? ? ? ? ? ? ??
此时Q最终停下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xmax=xQ+xQ2=L
综合以上结论,碰后Q最终停下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范围为5L8?x?L
19.【答案】(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v0=65gd。
(2)设碰撞后瞬间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1+mv2,A、B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有:12mv02=12mv12+12mv22解得:v1=0,v2=v0=65gd,A、B碰撞后,对B沿斜面向下压缩弹簧至B速度为零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x=5Ep3mg?d
(3)A、B碰撞前,弹簧的压缩量为:,设A、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3,则有:mv0=2mv3,解得:v3=1265gd,当C恰好要离开挡板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可见,在B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C刚好要离开挡板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改变量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k=72m2g215mgd?50Ek。
20.【答案】解:(1)爆炸过程,A、B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mB)v0=mAvA+mBvB,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炸药释放飞化学能:
E=12mAvA2+12mBvB2?12(mA+mB)v02联立代入数据解得:E=2J;
(2)B恰好通过D点,在D点重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Bg=mBvD2R,
爆炸后从O点到D点过程,对B,由动能定理得:
?μmBgxOC?mBg?2R=12mBvD2?12mBvB2,
代入数据解得:R=0.3m。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
2 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6 反冲现象 火箭
第二章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 单摆
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6 受迫振动 共振
第三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
2 波的描述
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4 波的干涉
5 多普勒效应
第四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全反射
3 光的干涉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激光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