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观舞记》精品教学资料包(1课时·绝对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2012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观舞记》精品教学资料包(1课时·绝对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2012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3 19:12:5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9课 观舞记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2012版)
(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繁星》《春水》的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诗歌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冰心
观舞记
冰心
咿呀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惊鸿
褶群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yīyā

níng
píncù
càn
chēn
hóng
zhě
huàn
háng
wǎn
Chìzhà
húnxiè
yán
读准字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惊鸿:
叱咤风云:
本色当行:
尽态极妍:
变幻多姿: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息息相通:
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笑容灿烂的样子。
生气地看。
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形容威力极大。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舞姿反复变换,优美。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形容歌声抑扬动听。
指使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段。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积累词语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读后有什么总体感受?
本文主要描写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表演,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感激、赞美之情。
思考: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种怎样的美感?文中具体在哪几自然段描写了这种美?
飞动的美。
具体在第17、18、19自然段描写了这种美。
1、画出不懂的句子。
2、思考:
①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②举例说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这种美的?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①"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演员忘了自己可以,怎能说忘怀了观众呢?
卡拉玛的舞蹈是用心灵在跳,身心浑然一体,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超越形式的限制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这是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②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粮食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的文化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难懂之句:
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特点的语句:
a.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b.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c.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d.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飞动的美
身体
服饰
神态
动作
心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飞动的美
“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繁响的铃声”。
"细碎的舞步"、"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六个"忽而"句、“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精彩的“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长眉、妙目、手指、腰肢。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身体
服饰
神态
动作
心理
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这种美的?
(1)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4)发挥想像,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
(5)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排比
①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②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
③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排比
④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⑤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比喻
①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②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③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引用
本课: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
课外: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细腻的动作描写
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在具体描绘舞蹈前,作者不惜笔墨地写了很长一部分,前面这部分是多余之笔吗?
不是,它总体上写出了作者观舞的感受,且用四个假设排比段和一个设喻铺陈渲染了作者的感受,并表现了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
这样写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引言回放:
①展开丰富的想象,灵活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具体。
②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方面描写,使形象更丰满。
③铺陈渲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冰心描写舞蹈的几种重要方法: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
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蹈的,试比较《观舞记》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1.课内延伸:
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有没有你最喜欢的本民族舞蹈?现在我们来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观后,请同学们借鉴冰心描写舞蹈的方法来说出自己所感受的美。
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2.课外拓展:
生活中,处处有着这种视觉形象之美:平面绘画、立体雕像、激烈的体育竞技场面、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有一颗表现美创造美的匠心,我们每个人就都可成为美的天使。课后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1)交流、欣赏收集到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练笔小短文,要求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2)收集积累古今诗文中描写歌舞的经典句子。
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9* 观舞记 35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印度舞蹈大多表现宗教故事,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舞蹈达到这种神韵,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2.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
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
如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其他如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从内容方面了解课文。
1.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2.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二、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根据学生自己的体会完成练习。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
三、△你阅读、观看或聆听过外国的文艺作品(舞蹈、文学、绘画、雕刻、影视、音乐等)吗?如果有,请举例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此题是扩展题,意在鼓励学生多接触优秀的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建议
一、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应该作为教学重点。从语言形式到表现内容,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
二、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三、古今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歌舞的句子,如本文所引白居易“珠缨炫转星宿摇,花头薮龙蛇动”;其他如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都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积累起来。
四、怎样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语言表现某种艺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运用。
有关资料
一、印度舞蹈艺术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尔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但是,有关舞蹈艺术的专著应该以婆罗多的《舞论》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公元2世纪的产物,但其内容应更早于成书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论》是一部诗体著作,它全面论述了戏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具备,而主要是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起一个戏剧工作手册的作用。
到了迦梨陀娑时期(公元5世纪),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发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剧作使古代印度戏剧创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不仅以诗驰名于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他流传至今的剧本《沙恭达罗》《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剧词中散文与诗歌并茂,穿插自如,而且剧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对音乐和表演的理论还进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舞女在寺庙跳舞,迦梨陀娑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舞女情况。在拜纳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给儿子过生日跳舞的舞伎们。但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舞伎演员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在婆罗多时候,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艺人已受到社会歧视,当时婆罗多仙人曾写了一长篇故事,描述演员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员在社会上卑贱的地位。不过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是很受重视的,各阶级的男子和妇女都学习这两种艺术。
古典舞蹈
直到中世纪才最后定型的印度古典舞蹈,绝大部分是祭神舞,亦包括宫廷舞。宫廷舞蹈由祭神舞演变而来,成为统治阶级娱乐的一种方式。古典舞蹈共分四大舞派,即婆罗多舞(注:即卡拉玛表演的舞蹈)、卡塔利舞、卡塔卡利舞和曼尼普利舞。
民间舞蹈
印度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古典文献《夜柔吠陀》和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都有记载。有些是属于宗教性的,有些是属于季节性的等等,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众欢迎,所以有些民间舞蹈能够世代相传。主要有彭戈拉舞、格塔舞、秋莫尔舞、波瓦依舞、格尔巴舞、拉斯舞。
二、对比材料──高尔斯华绥《观舞》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未久,从幕布厚重的皱褶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来也超不过十三四岁,最小的一两个则仅有七八岁。她们穿得都很单薄,腿脚胳臂完全袒露。她们的头发也散而未束;面孔端庄之中却又堆着笑容,竟是那么和蔼而可亲,看后恍有被携去苹果仙园之感,仿佛己身已不复存在,惟有精魂浮游于那缥缈的晴空。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白皙而丰满,有的棕褐而窈窕;但却个个欢欣愉快,天真烂漫,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尽管她们显然全都受过极高超和认真的训练。每个跳步,每个转动,仿佛都是出之于对生命的喜悦而就在此时此地即兴编成的──舞蹈对于她们真是毫不费难,不论是演出还是排练。这里见不到蹑足欠步、装模作样的姿态,见不到徒耗体力、漫无目标的动作;眼前惟有节奏、音乐、光明、舒畅和(特别是)欢乐。笑与爱曾经帮助形成她们的舞姿;笑与爱此刻又正从她们的一张张笑脸中,从她们肢体的雪白而灵动的旋转中息息透出,光彩照人。
尽管她们无一不觉可爱,其中却有两人尤其引我注目。其一为她们中间个子最高,肤褐腰细的那个女孩,她的每种表情每个动作都可见出一种庄重然而火辣的热情。
舞蹈节目中有一出由她扮演一个美童的追求者,这个美童的每个动作,也都异常妩媚;而这场追逐──宛如点水蜻蜓之戏舞于睡莲之旁,或如暮春夜晚之向明月吐诉衷曲──表达了一缕摄人心魄的细细幽情。这个肤色棕褐的女猎手,情如火燎,实在是世间一切渴求的最奇妙不过的象征,深深地感动着人们的心。当我们从她身上看到她在追求她那情人时所流露的一腔迷惘激情,那种将得又止的夷犹神态,我们仿佛隐然窥见了那追逐奔流于整个世界并永远如斯的伟大神秘力量──如悲剧之从不衰歇,虽永劫而长葆芳馨。
另一个使我最迷恋不置的是身材倒数第二、发作浅棕、头着白花半月冠的俊美女神,短裙之上,绛英瓣瓣,衣衫动处,飘飘欲仙。她的妙舞已远远脱出儿童的境界。她那娇小的秀颅与腰肢之间处处都燃烧着律动的圣洁火焰;在她的一小段“独舞”中,她简直成了节奏的化身。快睹之下,恍若一团喜气骤从天降,并且登时凝聚在那里;而满台喜悦之声则洋洋乎盈耳。这时从台下也真地响起了一片??与啧啧之声,继而欢声雷动。
我看了看我那友人,他正在用指尖悄悄地从眼边拭泪。至于我自己,则氍毹之上几乎一片溟蒙,世间万物都顿觉可爱;仿佛经此飞仙用圣火一点,一切都已变得金光灿灿。
或许惟有上帝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这股力量,能够把喜悦带给我们这些枯竭的心田;惟有上帝知道她能把这力量保持多久!但是这个蹁跹的小爱神的身上却蕴蓄着那种为浓艳色调、优美乐曲、天风丽日以及某些伟大艺术珍品等等所同具的力量──足以把心灵从它的一切窒碍之中解脱出来,使之泛满喜悦。
(选自《精品中的精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文100篇》,作家出版社1994年版。译者高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观舞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去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pín )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càn )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美的诗歌故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嗔视( ) 铮铮的弦响( )( )
解数( )
2、按拼音给文中括号填汉字
(pin2 )蹙 (can 4)然
3、作者冰心原名 是 代 ,代表作有通讯集
4、卡拉玛·拉克希曼一出场给人总的印像是?
5、卡拉玛·拉克希曼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有什么特点?
6、“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忽而挺身而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此部分的排比句用了会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7、如何理解“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8、请你描写一段同学的舞蹈表演。
附:参考答案:
1、chēn zhēng xián xiè
2、颦 粲
3、谢婉莹 现代作家《寄小读者》
4、光艳
5、能说出万千种话
6、描写 表达卡拉玛·拉克希曼表演的生动 形象 传神 艺术高超。
7、说明她完全陶醉在舞蹈艺术中。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8、只要描写生动即可。
二、类文阅读
《寄小读者》(节选)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宇,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麾(huī)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我相信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鉴赏要点
冰心,这位世纪老人,在文字的背后,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细细品读,你会更深刻地理解母亲的爱。
问题探究
1.“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2.第二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母亲爱“我的自身”
3.第三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的”指什么
附:参考答案
1.不迟疑地说。
2.“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3.烘托母爱的永恒。
4.“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9 *观舞记
冰心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大幕徐徐拉开,卡拉玛姐妹翩翩起舞。那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了这篇文章,你能想像出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吗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她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 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22岁的年华,已过了17年的舞台生活;12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4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研讨与练习
一 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二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三△ 你阅读、观看或聆听过外国的文艺作品(舞蹈、文学、绘画、雕刻、影视、音乐等)吗 如果有,请举例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读一读,写一写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观舞记》标准化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描写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艺术,表达了对她们的赞叹、感激之情,也借此赞扬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文章先用写意的手法,铺陈、渲染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和感悟到的艺术美,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工笔细描了这种飞动的美,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描写了舞蹈艺术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其高超的语言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作者道出了优秀的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的道理,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赞叹、感激之情。
[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四单元——“文化艺术”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思想内容、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丰富文化素养。
本文结构简单,主题明白,舞蹈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笔。教学时可删除一切旁枝,将本文上成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教学重点为“赏析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
拟用一课时完成以下任务:整体感受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欣赏印度舞蹈飞动的美,学习描写舞蹈的技巧。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舞蹈艺术之美,本课以欣赏印度舞蹈导入,以欣赏体验印度舞,分析舞蹈描写方法为主体,以欣赏品评中国民族舞蹈结束。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学习作者对印度舞蹈表演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用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对舞蹈和语言的双重审美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欣赏体验印度舞蹈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上网搜集印度古典歌舞和中国民族舞蹈的影音文件,学生搜集、欣赏自己喜欢的舞蹈、绘画、雕刻、体育竞技表演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影片《流浪者》舞蹈片段,学生观后,自由谈感受,教师因势导入新课。
师: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都令人陶醉,可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绘时,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老师给大家请了位语言大师来做嘉宾。
出示图片:知道是谁吗?谁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繁星》《春水》的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诗歌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冰心也曾观看过类似的印度舞蹈,她是如何来说出心中所感受的美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观舞记》。(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
哪些生字词语需注意的 『抽生说』
我来考考你
(1)这些字你认识吗?
咿呀(yīyā) 静穆(mù) 端凝(níng) 颦蹙(pín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惊鸿(hóng) 褶群zhě
变幻多姿(huàn) 本色当行(háng) 低回婉转(wǎn)
叱咤风云(chìzhà) 浑身解数(húnxiè) 尽态极妍(yán)
(2)你知道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吗?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变幻多姿:舞姿反复变换,优美。
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低回婉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
浑身解数:指使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段。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2.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读后有什么总体感受?
明确:本文主要描写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表演,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感激、赞美之情。谈总体感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3.思考: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种怎样的美感?文中具体在哪几自然段描写了这种美?
明确:飞动的美。具体在第17、18、19自然段描写了这种美。
三、品读重点,集体探究
(一)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画出不懂的句子。
2、思考:
①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②举例说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这种美的?
(朗读后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点,最后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探讨,教师适当点拔)
明确:
1、画出不懂的句子。难点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①"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演员忘了自己可以,怎能说忘怀了观众呢?
教师点拨:卡拉玛的舞蹈是用心灵在跳,身心浑然一体,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超越形式的限制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这是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②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教师点拨: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粮食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的文化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2、思考:
①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a.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b.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c.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d.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②举例说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理方面来表现了舞蹈飞动的美。
身体:如"长眉、妙目、手指、腰肢"。
服饰:如"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繁响的铃声"。
神态动作:如"细碎的舞步"、"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六个"忽而"句、“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精彩的“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心理:如“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③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这种美的?
——作者用了以下描写舞蹈艺术的写作手法。
(1)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
①“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描写了舞蹈之美,使人感到具体,读起来也很有气势。
(在赏析排比句时,当学生举出一例赏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找出别的排比句作简要评析,并朗读这些排比句,体会其意蕴之美。)
②"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
③"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通过具体的列举,描写出了舞蹈动作时而舒缓细腻,时而轻捷灵活,时而高中典雅的特点,突出了舞蹈的变幻多姿。(赏析此句时要注意列举与比喻修辞的辨析)
④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⑤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排比段:从总体上写出了作者观舞的感受,并铺陈渲染了作者观舞的感受,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①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设喻,描写出了舞蹈的变幻多姿。
②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③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3)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如:
课内:“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数龙蛇动”,它高度概括了蛇舞的美,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外延伸: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发挥想像,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如:
——对“蛇舞”的细节描写。(鼓励学生根据描写表演蛇舞,有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或动作生硬,根据学生的个体表现,可拓展性提问)请表演得好的同学交流介绍心得。
明确:展开想像使形象丰满;
跳舞时要身心投入,不要不好意思,要像卡拉玛姐妹一样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3、同学们点评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17、18、19这三个重点描写语段,再次品味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
朗读指导:第17自然段排比句应读出哀愁、喜乐、娇羞、盛怒、细腻、刚毅的语气,第18自然段要读出蛇舞、细腻、柔美,整个朗读渗透着赞叹之情。
分角色朗读:请全班学生推荐一名学生领读第17自然段,全体男生齐读第18自然段,全体女生齐读第19自然段。
4、引言回放
在具体描绘舞蹈前,作者不惜笔墨地写了很长一部分,前面这部分是多余之笔吗?
明确:不是,它总体上写出了作者观舞的感受,且用四个假设排比段和一个设喻铺陈渲染了作者的感受,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分组朗读这四个排比段,体味其意蕴)。
5、同学们通过探讨,已悟出了冰心描写舞蹈的几种重要方法,请大家总结归纳。
明确:①展开丰富的想象,灵活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具体。
②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方面描写,使形象更丰满。
③铺陈渲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四,比较鉴赏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试比较《观舞记》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
五、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课内延伸:
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有没有你最喜欢的本民族舞蹈?现在我们来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观后,请同学们借鉴冰心描写舞蹈的方法来说出自己所感受的美。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片段、观后有意留下2分钟空白、让学生品位舞蹈之美。鼓励学生说出感受的美,哪怕只有一个词、一句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2.课外拓展:
生活中,处处有着这种视觉形象之美:平面绘画、立体雕像、激烈的体育竞技场面、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有一颗表现美创造美的匠心,我们每个人就都可成为美的天使。课后完成两个学习任务:(1)交流、欣赏收集到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练笔小短文,要求写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2)收集积累古今诗文中描写歌舞的经典句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导入,以问题探究为主体,以学到的方法来进一步探究艺术形式的美,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切实实地教方法,突出了训练重点。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来体味艺术美,又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艺术美,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本课利用多媒体、表演等形式使艺术形象直观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