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海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海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18: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的方法,体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咏物抒怀文章的大体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和烘托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海燕呼唤革命风暴的热情。
2.从海燕身上汲取对革命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作品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感悟“海燕”的形象,培养不屈不挠、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
【备课时间】2020.2.10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目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插入《海燕》背景音乐
二、整体感知
三精读
四、布置作业
课时目标一1了解作者、作品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快有感情地诵读并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集《鹰之歌》和剧本《小市民》等。
了解背景:本文选自《高尔基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戈宝权译。有改动。《海燕》写于1901年,原题为《海燕之歌》。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参加了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
散文诗
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练、富含内蕴的诗情,具有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力。它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语言仍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多采用暗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学生当堂识记作者、重点词语。
完成导学案
完成导学案中的探究案部分。
完成达标检测。
目标导学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字词学习
飞翔(

呻吟(

飞窜(

蠢笨(

胆怯(

翡翠(

掠起(

号叫(

困乏(

火焰(

深渊(

蜿蜒(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场景?文章主要是以什么为线索?
暴风雨将来时
暴风雨逼近时
暴风雨来临时
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
3本文为了塑造海燕的形象,设置了怎样的典型环境?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进行赏析。
在暴风雨逼近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暴风雨逼近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在暴风雨来临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4描写自然环境是为了什么?
描写各种自然景物是为了给海燕的活动创造典型环境,并以此为背景,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却愈来愈高涨,这就凸显出海燕这一形象。
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自由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发挥你的想象,当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你喜欢哪个动物,说出你的理由。
二次备课及反思
二次备课及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学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比老师单一的讲解要好多了。课文要多读,特别是课下要反复读才能更好的理解环境描写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课堂上要详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目标检测
三、品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目标导学三: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感悟“海燕”的形象,培养不屈不挠、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重点)
1在这样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海燕有怎样的表现?找出来分析。
暴风雨将来时: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暴风雨逼近时: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暴风雨来临时: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点
3海燕是一个什么形象?
4文章主要塑造海燕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鸭、海鸥、企鹅?
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5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并指出各自的象征意义。

燕: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大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
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6文中三次出现“暴风雨”有哪些作用?
7如何理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
8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主旨概括: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10写作特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好句。
3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次备课及反思
本教案重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对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本教案结构清晰,先是总体感知,然后再分三个画面分别解读,最后再进行归纳,符合我们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