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5 22: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古都西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四季风景优美,下列风景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护城河畔柳枝摇曳
B.夏天,曲江池内荷花飘香
C.秋天,观音禅寺落叶纷飞
D.冬天,终南山上瑞雪飘飘
3.下列物理量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0
cm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
C.中学生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3
m/s
D.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0
km/h
4.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汽车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成水的内能
C.给蓄电池充电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钻木取火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5.2020年1月3日,美军动用无人机对伊朗“圣城旅”司令乘坐的汽车实施了定点清除行动。据悉,本次使用的是一枚“飞刀导弹”。若认为导弹发射前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飞机
C.太阳
D.房屋
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半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半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
7.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
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落地
8.阅兵式上,每个方队从天安门东华表正步行进至西华表大约用1
min的时间,东、西华表的距离为96
m(不考虑队伍长度),则阅兵方队正步行进的速度大约是(  )
A.1.6
m/s
B.96
m/s
C.1
m/s
D.1.6
m/min
9.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10.甲车和乙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像是(  )
(第10题)
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的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
m处相遇
C.在10~20
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
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
m/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的。
14.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图为此次试验使用的伞群,在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返回舱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如果说宇航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5.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__(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的关系应为vA______(填“=”“>”或“<”)vB。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16.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的时间为2
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1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的速度是________m/s;4
s时甲、乙运动的________(填“路程”或“速度”)相等;前4
s内,乙在________内是静止的;0~2
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__运动。
18.下表是铁路客运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济南西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结果保留整数)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19.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
km/h,乙的速度为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_km。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7分)
20.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第20题)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填“>”“<”或“=”)v2。
21.图甲是常见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
cm、30
cm、45
cm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21题)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v===…
方法2
:v==÷3=…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3)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计算题(22题8分、23题11分,共19分)
22.一辆小汽车在南昌到九江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11:00;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11:48。
(1)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小汽车从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22题)
23.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面20
m处,并且比乙车早2
s运动,甲车的速度是2
m/s,乙车的速度是10.8
km/h,问:
(1)乙车要用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离出发地多远?
答案
一、1.B
2.B
3.B 点拨: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A错误;中学生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2
m/s,C错误;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5
km/h,D错误。
4.C 点拨:给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B 
6.C
7.B 点拨:B选项中汽车速度50
km/h约合13.9
m/s;C选项中百米赛跑运动员平均速度是10
m/s;D选项中物体下落的平均速度是12
m/s。
8.A 点拨:路程是96
m,时间是1
min,即60
s,根据公式v=即可求出速度。
9.B
10.B 点拨: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图中乙车在前,说明乙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大,所以乙车速度大,C、D两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11.A 点拨:由图像可知,小刚做变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两人运动的路程相等,时间相等,平均速度也相等。
12.A 点拨:由题图可知两同学在0~10
s内的图线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由图像可看出两同学在15
s末相遇,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
m;乙同学在10~20
s内的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由图像可看出乙同学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
m,所以v乙===10
m/s。
二、13.1;静止 点拨: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
000×0.5
m=3
000
m,他步行的速度v===1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14.运动;返回舱
15.(1)A (2)=
16.2.00;60 点拨: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
cm;由题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所以两站间的实际距离为2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v===60
km/h。
17.2;路程;2~4
s;西
18.129;214
19.12 点拨: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3
km/h+2
km/h=5
km/h,甲、乙二人相遇时所用的时间t===3
h,狗走的路程s′=v′t=4
km/h×3
h=12
km。
三、20.(1)加速 
(2)0.75;0.50 
(3)C 
(4)<
21.(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纸板倾斜角度(合理即可)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合理即可)
点拨:(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的路程(15
cm)内,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方法2是将速度加起来除以3,这叫速度的平均值,方法2错误。(3)增大纸板倾斜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4)乙实验中,如果增加玻璃管的长度,可以增加下落时间,便于测量。
四、22.解:(1)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t=tB-tA=11:48-11:00=48
min。
(2)A、B之间的路程s=120
km-40
km=80
km,
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v====100
km/h。
23.解:(1)v乙=10.8
km/h=3
m/s,设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t乙,
根据题意得:
s甲+20
m=s乙,
即:2
m/s×(t乙+2
s)+20
m=3
m/s×t乙,
解得:t乙=24
s。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行驶的时间:
t甲=24
s+2
s=26
s,
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
s甲=v甲t甲=2
m/s×26
s=52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