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一)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
?
?
?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2.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3.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之以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缺乏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迟来的荣誉
在现代社会,看电视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可以说,电视机是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电视的发明者是谁呢?1983年,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票面上是一名男子的肖像,他就是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菲洛·法恩斯沃思。
法恩斯沃思从小就(痴迷
??着迷
)物理学,喜欢钻研电学知识,动手制作各种电器。11岁时,他看到妈妈洗衣服很辛苦,就设计了一套装置,把手摇把式洗衣机改装成为自动式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发明更是多得数不清。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开始设想发明电视。经过13年的刻苦钻研,他终于在1927年的9月7日传送出一副黑色三角形的图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子电视图像。法恩斯沃思从中受到巨大的(鼓励??鼓舞
)。他再接再厉,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法恩斯沃思兴奋地从实验室里抱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传送电子影像的电视机。
消息传出后,美国无线电公司和电器公司立刻(敏感??敏锐
)地觉察到,这项发明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马上派人前去请教。法恩斯沃思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了电视的原理和技术。
不久,电视机就批量生产了,投入市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是在所有的有关电视机的广告和订货合同上,在发明者一栏,填的都是“美国无线电公司”,根本没有提到法恩斯沃思的名字。
法恩斯沃思的亲朋好友都愤愤不平,为他感到委屈。他们决定诉诸法庭,为法恩斯沃思讨回一个公道。
官司最终打赢了,法恩斯沃思却显得很平淡,他说:“我发明电视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生活,给大家带来快乐。现在,愿望已经实现了,我感到很满足。我的名字是否被人知道并不重要。”
看着法恩斯沃思坦然的表情,大家都被他宽广的心胸深深地感动了。?为了表达对这位品德高尚的发明家的崇敬,1990年,在美国国会的圆
形塑像厅里举行了隆重的法恩斯沃思塑像的揭幕仪式。
请在文中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打“√”。
法恩斯沃思为什么能够发明电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官司打赢后,法恩斯沃思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6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13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
。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
)。
①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发展得非常迅猛,已经不是凭借人力能够结束的了。
②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③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
,二是
,
表现了瓦特
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一)、1.C
2.示例: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
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
3.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
4.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
(二)1.(1)有恒心,能坚持不轻易放弃。
(2)竭力限制成制止。
2.过渡
承上启下
3.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三)1.(痴迷√??着迷)
(鼓励??鼓舞√)
(敏感??敏锐√)
2.因为他从小痴迷物理学,喜欢钻研电学知识,动手制作各种电器,经过13年的刻苦钻研。
3.法恩斯沃思表现很平淡。因为他发明电视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生活,给大家带来快乐。现在,愿望已经实现了,他感到很满足。
(四)1.示例:暗暗得意
2.③
3.画各种玩具的设计图
观察壶盖,发现蒸汽的力量很大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4.示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不但要善于思考,还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