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段考(一)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3*16=48分)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2.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诞生于古代西亚的是( )
A.《摩诃婆罗多》 B.象形文字
C.《吉尔伽美什》 D.按位计值法
3.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 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 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5.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6.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B.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C.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D.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
7.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8.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9.明朝中后期(17世纪初),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B.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C.闽广人的商业头脑 D.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0.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欧洲商路中心转移
C.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D.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1.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12.英国经济学家布伦纳以1500年英国的食品价格为参照(指数为100),制作了1501年—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指数趋势表。造成表中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
1501年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指数趋势
A.圈地运动造成粮食短缺 B.工业化使经济比例失调
C.黑人奴隶大量流入英国 D.美洲白银大量输入欧洲
1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4.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远航的资本。这体现出当时的欧洲( )
A.强烈渴求贵金属品于强业的 B.贸易造成物价上升
C.工业原料需求旺盛 D.商业模式发生变化
15.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6.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
A.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
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摘编自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论辩文化的原因。
材料二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四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4)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指出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材料三和四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18.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惠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和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貿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马世力《世界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19.(17分)“美利坚人”是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新人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估算:)(单位:人)
项目/年份 1620 1680 1720 1750 1770 1780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2,204,949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575,420
总数 2,302 151,507 466,185 1,170,760 2,148,076 2,780,369
——据美国商业部国情调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1970年》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土著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1740年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苏爱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起,构成—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造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一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人”,但造成“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格兰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更多地进入北美居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
——据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20—1780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10分)
忠信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段考(一)
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A A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D D C
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选D项;根据所学,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社会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社会阶级分化也是社会生产与分工的产物,排除B项;国家和文字的产生主要得益于社会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发展,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产生于古代西亚地区,故选C项;《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地区的史诗,排除A项;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使用的文字,排除B项;古代印度人提出了按位计值法,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在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最早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以上这些成就都属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选B项;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中,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和建造了世界最著名的金字塔等诸多文明,而这些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在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中,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和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等诸多文明,而这些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题干中述及的空间范围是“西亚”,而黄河流域的空间范围是“东亚”,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屋大维攻占埃及,古埃及并入罗马帝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即其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故选C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不是楔形文字,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而不是拜占庭帝国,排除B项;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而不是月亮历,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东北部,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出现于古代埃及,并且其金字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方面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故选A项;两河流域位于亚州西部地区,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城就是其文明的象征,但是种姓制度出现于古印度,不是古巴比伦,排除B项;恒河流域位于亚洲南部的古印度地区,孕育了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以及按位计值的方面就是其文明的典型体现,但是楔形文字属于西亚文明,不属于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古罗马帝国位于欧洲南部地区,三面环海,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但是汉谟拉比石柱属于古巴比伦文明,不属于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可知,材料旨在说明雅典政治制度的独特性,这是多重原因下诞生的特殊制度,故选A项;材料重在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的偶发性,没有涉及到其内在弊端,排除B项;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雅典民主制存在时间的长短,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古希腊通过对外殖民之后,“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这就会使得古希腊的城邦体制以及古希腊的文明得以传播,这体现出古代文明的扩展,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体现出希腊殖民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其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而古希腊对外殖民的扩张,属于古代文明的扩展,二者的目的不一致,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这与题干之间不一致,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扇形图可知,在古代雅典居民组成部分中,自由民所占的人数不足一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能够享受民主政治权利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据此可知,通过题干扇形图可知,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外邦人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排除A项;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员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而不是全体自由民,即妇女、奴隶、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排除C项;既然奴隶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那么他们也就不可能担任政府的任何职位,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甘薯来自美洲,传入亚洲,主要是由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A项正确;沿海地区种植甘薯,甘薯是从美洲传入的,与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无关,故B项错误;沿海地区种植甘薯,甘薯是从美洲传入的,与闽广人的商业头脑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实行的是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指的是价格革命,没有涉及到商业经营方式,故A项错误;欧洲商路中心转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价格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这是价格革命造成的,原因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到19世纪,故D项错误。
1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列强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开始了殖民侵略和扩张,在美洲,他们大肆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抢占他们的土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所以,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的立场上,他们会认为哥伦布是强盗,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灾难,故选B项;虽然西方列强在客观上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但是更主要的是他们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排除A项;西方列强通过掠夺美洲的金银财富为本国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的立场,他们会认为哥伦布是强盗,而不是英雄,因为西方列强给美洲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仅是其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西方列强主观上的目的,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1501年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指数总趋势上升,即物价总体上涨,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这是“价格革命”影响的结果,故选D项;圈地运动养羊与种植粮食,有利于粮食产量增长,排除A项;工业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黑人奴隶大量流入的是美洲,不是英国,排除C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明末”时空定位可知,“餐桌革命”主要出现在17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建立,从而使美洲的作物向亚洲地区广泛传播,故选C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作物是从美洲传入亚洲地区的,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结果,排除B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材料无关,与“餐桌革命”没有因果逻辑关系,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A项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远航的资本”“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表明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15.【答案】D【解析】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故选D项;三角贸易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A项;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产生提供了重要资金,但此时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排除B项;欧洲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欧洲发现了‘人’”指的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但是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会促进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但是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B项;二战之后,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中国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以辩才作为选择治国人才的依据;百家争鸣,各学派彼此论战辩驳;辩才是士阶层职位晋升和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私学的发展推动辩论技巧的提高和辩论风气的形成;各国变法运动的推动。
古希腊: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推动;古希腊文化教育发展的推动;论辩演说能力的提高;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赋予希腊人逻辑、思辨智慧。
(2)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3)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作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媒介。
(4)成果: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等。
原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
(5)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解析】
(1)分析论辩文化出现的原因应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古希腊不同的社会背景来分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政治上,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为争夺霸主地位纷纷进行变法运动,招揽治国人才;文化上,私学的发展使得教育下移,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古希腊:经济上,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推动;文化上,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的推动。
(2)据材料二“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可得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据材料二“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可得庄园领主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据材料二“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得庄园领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3)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三“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可得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据材料三“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可得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材料三“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得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第二小问作用,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其社会转型,欧洲的许多自然科学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媒介的作用。
(4)第一小问成果,拜占庭帝国的典型成就包括建筑物及法律制度,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等。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四“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可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如,据材料三“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可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开放促进发展;据材料四“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可得文化需要创新,而封闭导致落后,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出现商业革命;出现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震撼了教会的神学思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任答4点得8分)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任答一点计2分)
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疯狂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的加紧对外商品输出(任答3点得6分)
(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商品和金银的流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根据材料一“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沉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根据材料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材料一“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图示,可以发现,英国居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英国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拓展了海内外市场,率先发起工业革命,不断对外输出商品,使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3)根据材料三“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根据材料三“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貿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贸易总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三“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家间依赖程度增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答案】
(1)趋势:白人、黑人及总人口数量均不断增长。(3分)
成因: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张;英国政府鼓励;黑奴贸易的开展;北美开发的需要,土生白人、土生黑人的自然增长。(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特点: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形成;欧非移民为主体;多种族裔长期交融产物;族裔间差异较大,种族主义严重;英裔居民和白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影响:推动了北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民族基础;有利于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孕育了独特的美利坚文化。(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严重挤压了印第安人生存空间;滋生并固化了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趋势,格局材料一中所展示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其趋势是白人、黑人及总人口数量均不断增长。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一中所提供的时间段——“1620—1780”,可知该时期处于新航路开辟的殖民侵略和扩张时期,据此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张;英国政府鼓励;黑奴贸易的开展;北美开发的需要,土生白人、土生黑人的自然增长。
(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可知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形成,欧非移民为主体;材料二“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苏爱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起,构成—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可知多种族裔长期交融产物;材料二“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可知族裔间差异较大,种族主义严重,英裔居民和白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第二小问历史影响,在作答本题目时,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就积极影响而言,我们可以从政治、积极、文化等方面来作答,它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民族基础,它推动了北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有利于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同时也孕育了独特的美利坚文化;就不足之处而言,大量外来民族的入侵,严重挤压了印第安人生存空间,同时,也滋生并固化了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