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25 18: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的:1、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
2、能用各种不同的声势动作边唱边拍。
3、体验歌曲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变换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拍子的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课件、钢琴、打击乐器(串铃和双响筒)、挂钩、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
在黑板粘贴挂钩与勺子,第一排是挂一个勺子,中间空两个小挂钩,第二排是挂一个勺,中间空一个小挂钩。请学生给勺子和挂钩设计一个动作,跟着老师的节拍展示动作,学生充分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并完成两者之间的转换。
活动二:
复习科尔文手势。感知1、2、3、5、6五个音的音高和唱名。通过“1的小手在哪里”加上音高,让学生在歌唱中巩固音高。
活动三:
用la模唱歌曲一二句旋律。
歌曲初体验
活动一:
通过模唱旋律,出示新歌,揭示课题。
活动二:
师介绍壮族:壮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那里有远近闻名的象鼻山,有清澈见底的丽江,又极富特色的吊脚楼,还有壮族非常可爱的小朋友,除此之外呀,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族很隆重的节日,称之为赛歌会。你们听他们在唱什么呢?(课件展示赛歌会的图片,播放音乐,师在最后衬词部分加入演唱)。
学习第二乐句(衬词部分)。
师:在这一句中哪一个字最长?生:......(赛)(引导学生把最后一个字唱的饱满。)
熟悉“3”的音高,用科尔文手势帮助辅助音准。
师用琴谈旋律,学生轻声跟唱。
学习第一乐句。
师:刚才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是坐在什么从上面唱歌呀?生:......(竹排)
师介绍竹排,竹排是江南水乡的很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壮族的小朋友也都会划竹排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引导学生模仿划竹排的动作,师用1、2、3与1、2喊出口令,学生再次感受3拍子和2拍子。
师用双响筒带学生读歌词。(朗读形式:齐读、师生接龙读、分小组朗读。)
学唱旋律。
a、找出旋律主干音,进行准确歌唱练习,运用科尔文手势辅助音准。
b、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旋律。
C、“口口相传”的游戏学习旋律。
D、演唱第一乐句。告诉学生“蟹”在壮族方言中的读音。引导学生把第一乐句唱得怡然自得,感受慢慢划着小竹排,和水中小螃蟹嬉戏,欣赏着岸边美丽风景的情绪。
三、歌曲巩固(多种形式演唱)
活动一:
1、师生对唱。
师:你们知道吗?在壮族,小朋友都喜欢对歌,我们也入乡随俗吧,老师和你们来对歌。
(师生用对歌的形式演唱)
师:实在是了不起。你们自己能完成对歌吗?(分组对唱)
2、两个或几个学生领唱,其他同学唱衬词部分。请学生评价。
活动二:加上打击乐器,请学生上台表演。(加入串铃和双响筒)
师:孩子们,你们的表现太棒了,我们的小乐器都想来给你们伴奏了,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坐小竹排,浏览了壮乡的风光,壮乡的山美,水美,歌更美,不仅唱出了我们祖国的美丽风光,而且唱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民族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去学习。最后,用你们最动听,最吸引人的歌声唱起《同坐小竹排》送给后面听课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