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技术及其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
认识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应产生了许多种技术。下列属于满足人们在“衣”方面的技术是(
??)
A.印染
B.烹饪
C.通讯
D.蒸汽动力
2.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人类在生活中,需要了解海洋世界,于是产生了海洋技术等。该案例说明(
??)
A.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B.技术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人类的创造
C.技术是人类创造的,超越了大自然????
D.技术是人类创造的,由人类掌控使用,故人类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然界
3.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
A.B超技术
B.摄像技术
C.电视技术
D.蒸汽动力
4.
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的“超级稻”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亩高达1
317折,比原来每亩高出1000多斤,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案例表明(
)
A.杂交水稻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
B.人类可以依靠技术战胜自然
C.杂交水稻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杂交水稻技术可以解放人
二、简答题
1.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试以某种技术的创新(例如集成电路的创新、基因编辑技术的创新等)为例,说明技术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改变人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人们的安全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2.试分析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对自然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3.试分析培育水稻新品种,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耐盐水稻对自然、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技术及其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
认识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AADC
二、简答题
1.比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万物互联。人们在千里之外就可以获知家里的一切信息,可以远程退控空调的开启,自动浇花、喂养宠物、自动实现多种物品的预定,结合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家居日常管理、财务管理、健康监管等多项功能,这些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提升。
2.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对自然和社会产生以下影响:
(1)节省土地。
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将宝贵的土地变成垃圾场,实在是一种如同慢性自杀一样的行为。我们的生活垃圾中至少有40%的成分可以回收,这样就可以减少40%的填埋量,随着可回收的比重越来越大,就会把越来越多的土地从垃圾威胁下解救出来。
(2)减少污染。
拉圾分类可以避免由填理或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现代生活的垃圾成分中含有大量化学垃圾,如塑料(含氯并且不易降解)、电池(含汞、镉等重金属)、油漆颜料(含有机溶剂和重金属)、清洁类化学品和化妆品(含有机溶剂、腐饮性化学品以及致癌物)等。
现代化的垃圾填理场也很难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漏,雨水冲刷可以将填理场地下的有害物质带回到地面,这样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在发达国家曾有发生。
(3)再生资源。
地球上本无垃圾,垃圾是人类没有正确处理的资源。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人们完全可以把它们重新变成资源。我国目前每年流失废纸600万t,回收利用1t废纸可再造出800kg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少用纯城240kg,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省造纸能源消耗40%~50%。
3.耐盐水稻能够较好地适应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的恶劣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耐盐水稻的产量也可以满足一定的粮食需求。
从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来说:据悉,全世界盐城地的面积大约是142.5亿亩,大约有1/20的面积可以种植对盐水和,为人类提供粮食。这一技求被普遍接受后,能养活更多的人。
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在日益激化的人地矛盾中,粮食问题是人们首要面对的。耐盐水稻能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改善社会关系。
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来说:耐盐水秘作为改善盐碱土质的主要作物,不仅能够节约种植用水,而且可双使盐威地的面积逸渐缩减。所以,无论从粮食安全方面,还是从环境保护方面,耐盐水精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