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十一)
(生物的进化)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的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出现鳃裂,由此可以说明( )
A.人胚胎早期用鳃呼吸
B.人的肺由鳃发育而来
C.人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D.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4.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充分条件
C.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D.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5.下列属于生物进化中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是( )
A.脊椎动物前肢骨骼排列具有规律性
B.生物体内存在某些功能基本消失的器官
C.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
D.地层中保存着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6.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时的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7.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 )
A.工业污染导致环境变成黑褐色
B.外来黑色桦尺蠖迁入
C.随机交配并后代都成活
D.基因A发生突变
8.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9.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若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50、30和20只,则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40%、60%
B.62%、38%
C.80%、20%
D.65%、35%
10.假设某昆虫种群非常大,对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
A.自然选择
B.迁出或迁入
C.随机交配
D.基因突变
1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遗传和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出现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D.出现地理隔离
13.(2017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 )
A.物种通常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群体毫无益处
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不属于共同进化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14.(2018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外来物种入侵能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
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6.在某一地区,生物学家发现两个形态特征相近而鸣叫声音不同的青蛙种群。生物学家将这两个类型的青蛙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取得受精卵,发现绝大多数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青蛙( )
A.存在地理隔离
B.存在亲缘关系
C.属于同一物种
D.存在生殖隔离
17.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协同进化
1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9.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阻碍生物进化
B.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20.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B.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下图所示,在以下A、B、C三个不同的岩层中首次出现了鱼类、恐龙、老虎化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在________________岩层中形成的化石生物比较复杂、高等。
(2)按照上述思路分析,在B岩层中首次出现________化石;在A岩层中首次出现________________化石。
(3)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A、B、C三个岩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上图),那么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22.(18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细菌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23.(10分)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1)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发生了进化,实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
(3)根据题目信息,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格演练测评(十一)解析版
(生物的进化)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A
2.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的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
答案:C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出现鳃裂,由此可以说明( )
A.人胚胎早期用鳃呼吸
B.人的肺由鳃发育而来
C.人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接近
D.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答案:D
4.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充分条件
C.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D.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5.下列属于生物进化中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是( )
A.脊椎动物前肢骨骼排列具有规律性
B.生物体内存在某些功能基本消失的器官
C.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
D.地层中保存着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答案:C
6.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时的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D
7.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 )
A.工业污染导致环境变成黑褐色
B.外来黑色桦尺蠖迁入
C.随机交配并后代都成活
D.基因A发生突变
答案:C
8.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解析:虫媒花与昆虫的关系属于种间互助关系,它们是经长期相互选择,即定向选择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答案:D
9.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若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50、30和20只,则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40%、60%
B.62%、38%
C.80%、20%
D.65%、35%
解析:根据公式:A基因的基因频率==65%。a基因的基因频率==35%。
答案:D
10.假设某昆虫种群非常大,对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
A.自然选择
B.迁出或迁入
C.随机交配
D.基因突变
解析: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种群的雌雄个体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迁移、选择、遗传漂变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1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遗传和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两个种群一旦出现生殖隔离,就标志新物种的形成。所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选择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答案:B
1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出现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D.出现地理隔离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B
13.(2017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 )
A.物种通常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群体毫无益处
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不属于共同进化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D
14.(2018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外来物种入侵能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
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从而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答案:D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答案:C
16.在某一地区,生物学家发现两个形态特征相近而鸣叫声音不同的青蛙种群。生物学家将这两个类型的青蛙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取得受精卵,发现绝大多数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青蛙( )
A.存在地理隔离
B.存在亲缘关系
C.属于同一物种
D.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由题意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取得的受精卵绝大多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表明这两个类型的青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D
17.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协同进化
解析: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题干中只有少数生物,B错误。
答案:B
1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解析: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正确;捕食者(狼)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因为奔跑速度快的个体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者生存,而奔跑速度慢的个体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D错误。故选D。
答案:D
19.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阻碍生物进化
B.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产生新的表现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错误;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不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B项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后人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项错误;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D项正确。
答案:D
20.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B.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地理隔离后,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别进行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种群基因库会发生差异,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无论“渐变式”还是“骤变式”形成新物种都经过生殖隔离,B错误;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C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细胞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二者属于生殖隔离,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下图所示,在以下A、B、C三个不同的岩层中首次出现了鱼类、恐龙、老虎化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在________________岩层中形成的化石生物比较复杂、高等。
(2)按照上述思路分析,在B岩层中首次出现________化石;在A岩层中首次出现________________化石。
(3)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A、B、C三个岩层中分别出现了①②③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上图),那么①②③的进化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答案:(1)C A (2)恐龙 老虎 (3)生物化石 ③→②→①
22.(18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细菌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解析:(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可见自然选择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答案:(每空2分,共18分)(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3.(10分)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1)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发生了进化,实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
(3)根据题目信息,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种蜣螂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发生变化,说明其发生了进化,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该蜣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4分)
(2)自然选择 (3)不能 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4分)
PAGE(共117张PPT)
专题十一 生物的进化
考点展示
1.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
(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
3.探究实践:(1)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
知识网络
物种
黑猩猩
果蝇
向日葵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27
38
44
生物有
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
先的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
其他方
胎学证据
证据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物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种群基因
群基因频率的变
组成的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景
隔离与物种「物种的概
形成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
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多样性的形成
知识梳理
ZHISHI
SHI
易错诊晰
CUO
ZHENDUAN
典例精析
DIANLI
JINGXI
考点练
KAODIAN
LIANXI
蝙蝠的翼手
人的手臂
鸟的翅膀
海豚的鳍肢
事实l:生物都有
的倾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在着
事实4同种个体间
事实5:许多变异
普遄存在差异(变异
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其有
的个体
生存
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
具有这些有利变异
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a
b
乙丙丁
乙丙丁
甲
甲乙丙丁
长颈鹿祖先种群
过度繁殖
微小变异体
性状差异显著
生存斗争
然选择
适者生存
定向变异种君
现代长颈鹿
适应性
B
煤烟污染
B
50%50%
90%IO%
真题体验
H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