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闻一多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2、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xī)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代表作有《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3、文体常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结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
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写作背景
扫清字词障碍
诬蔑
屠杀
恐怖
挑拨离间
卑鄙
卑污
赋予
蛮横
捶击
协商
毁灭
捏造事实冤枉人。
卑鄙恶劣。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理清讲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表明决心: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痛斥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的光荣行动。
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预言人民必胜
点明烈士牺牲意义,号召青年继续奋斗
爱憎强烈
观点鲜明
不畏暴力
坚持正义
学生大声朗读1、2段,思考:
1.讲演中,闻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痛斥的?
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2.学生朗读第3段,思考:
这一段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
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态度?
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并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讲演开始,闻一多先生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爱憎分明,体现了讲演者鲜明的态度。
总结: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揭露反动派的本质,进而指出反动派末日来临的?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1)首先表达对反对派的强烈愤慨,接着剖析出敌人内心的虚弱:自己在恐怖、慌、害怕,然后指出他们的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4.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思考:
(1)对进步青年,闻一多先生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2)在讲演的最后,表达出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5.学生大声朗读全文,体会讲演词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
(1)发扬云南光荣历史,继续进行民主和平运动。
(2)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精神。
结合本节所学课文具体内容,总结讲演词的特点。
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烈士追悼会的现场,面对的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又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闻先生对前者发出号召,对后者则严厉痛斥,充分考虑了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对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鼓励号召;对敌人,则是严厉痛斥。
第三,讲演首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接着分析其虚弱本质,最后发出号召,思路清晰。
第四,多种称呼,多种句式,多种修辞,语言铿锵,语气强烈,爱憎分明。
3.文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找出来并批注,体会其作用。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无耻啊!无耻啊!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分别运用了对比、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好地表达出讲演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强烈的感情,增强了讲演的感染力。
1.分析下列三组句子,分别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2)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品味语言
(1)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观点,强烈的讽刺,鲜明的爱憎。
(2)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
(3)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揭
露敌人的卑鄙与虚弱。
分析语言
1、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你们完了,快完了!
感叹句
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句
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2.用讲演者的口吻反复朗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称变换的作用。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3)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1)充分表现出讲演中和群众的亲密情感和一起战斗的态度。
(2)对敌人厉声质问,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3)表达出对敌人的极端蔑视。
3、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人称多变
我们
你、
你们
他们
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面对面毫无畏惧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你们
我们相间
表达了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本文写作小结:
褒贬色彩的词语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讲演者的强烈的爱憎。
人称代词不断变换,有利于配合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
句式的灵活运用,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
反复、排比、对比的运用,更增加了表达的效果。
问题探究
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4、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5、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
体会到了。闻一多在讲到“一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
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