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走近诗人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至能,号石湖居 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 士诗集》《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 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一贯的忧国恤民的 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 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 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 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读一读,想一想: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读完诗后,你的脑海浮现 了怎样的画面?
诗意解读
注 释
【梅子】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 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麦花】荞麦花。 【稀】稀疏。
翻 译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 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梅子金黄
杏子肥
麦花雪白
菜花稀
讨论交流
将诗句中的“肥”和“稀”改为“大”和“少” 好不好?
诗意解读
翻 译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 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日长篱落无人过
有蜻蜓 蝶飞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熟读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赏析古诗
1.词语解释。
篱落:篱笆。
惟: 通“唯”。 蛱蝶:蝴蝶的一种。
2.赏析古诗。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前两句写出梅黄杏 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 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 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 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 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 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了昼长人 稀,蜓飞蝶舞的景色,以动衬静。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一、导入揭题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咏柳》《绝句》《春晓》
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 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 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是姓徐的男人开的 店。
题目的意思是:在新市姓徐的 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因为他长期居住 在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 景物也别有风趣。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 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 诗读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谁能读出这些字词。
篱落 疏疏 急走
dié
黄蝶 菜花
lí
shū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地朗读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树上的花已经落 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静
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
请你根据老师的停顿画出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在组内学习后两句。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 我们将要了解一位白发苍苍的 老人——辛弃疾, 他的一生, 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 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 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词也叫“长短句”。
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 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 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二、解题
1. 村居。
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
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
三、正文赏析
(一)朗读正音。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剥莲蓬。
ǎo
翁媪:老年夫妻
mèi
相媚好
bō
剥莲蓬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念péng。 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 “小、草、好, 媪;东、笼、蓬”,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
(二)词中有画。
1.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 你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
盛夏的草,浓郁,茂盛。“一水护田将绿绕”岸上还 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野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一清香。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 真是——相媚好。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
是——相媚好。
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 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他们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夸 夸谁?
“大儿锄豆溪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锄草。可现 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
看他织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认真)
“中儿正织鸡笼”
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 “亡” 这里读wú,同“无赖”。 )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这淘气小儿 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卧。开心, 悠闲。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
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 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
(三)拓展研究。
1.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你们觉得这家 人的生活条件如何?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开心,如此 陶醉呢?
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 花香,是处世外桃源。
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人 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
你们了解辛弃疾吗?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 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辛弃疾抱 憾病逝,年六十八。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
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 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 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 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 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