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5 21: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在这场被喻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中,相继出现的女作家如繁星璀璨——
第一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诠释“爱的哲学”的冰心,“海滨故人”卢隐……
第二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丁玲,萧红,张爱玲……
第三代女性作家群体有:
王安忆,铁凝,池莉……
萧红
张爱玲
王安忆
女性小说的共同特点:
最主要的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中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
就你课前的阅读说一下对萧红及其作品最粗略的感受或印象。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
,笔名

著有

等书,《呼兰河传》是她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她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被誉为“

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吕碧城


石评梅
张爱玲
关于作者
张乃莹
悄吟、玲玲、田娣
《生死场》
《马伯乐》
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6月2日,萧红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城的一个大财主家庭,她在这幢小屋里度过了不幸而苍凉的童年。当萧红出落成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时,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她和汪恩甲相识,两人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同居了很久。之后,绝情的汪恩甲以回家取钱为由,扔下怀孕的萧红扬长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重病缠身的萧红走投无路,给当地的报馆写信求援。报社青年编辑萧军得知消息前往旅馆探望,这个求援的少女萧红含着眼泪向他吐露了自己的苦难身世,她写下的小诗美丽而又哀怨,震撼了这个笔名为三郎的东北大汉。在一个暴风雨的黑夜,趁着洪水泛滥,孤苦无助的萧红终于投入了萧军火热的怀抱。
1934年10月,在鲁迅的支持下,他们搭乘日本货船来到了殖民地上海,住在大陆新村,成了鲁迅的邻居。在鲁迅身边的初期,他们的创作和情感都更加丰盛,而且鲁迅还专为他们设下宴席,以便能介绍一些文坛的朋友给他们认识。为了给萧军准备一件合适的见客礼服,萧红连夜缝制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熬了一夜,这些绵密的针线里凝聚了萧红的无限情意。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这段蜜月在两年后不可避免地结束了。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深处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她赠给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这两件定情物包含了一个受伤女人的心愿。相思豆代表爱,而小竹竿则象征着坚韧与永恒。1938年初夏,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举行了婚礼。端木蕻良与萧红的结合是理智的结合,同时也是很突然的结合。萧红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和体贴。萧红和端木相处的岁月里,两人互相勉励,写下了大量的新作,而萧军也找到了新的终生伴侣。
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萧红在医院里呼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十年漂泊,北国的呼兰小城是她的起点,而南方的香港是她的终点。萧红走了,她的生命结束在战争的硝烟中,从此曾经爱她的两个男人萧军和端木一生都生活在萧红的阴影里。
关于《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关于《呼兰河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小团圆媳妇第一天来到老胡家就由街坊公论判定她是“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而且“十四岁就长得那么高”也是不合规律,──因为街坊公论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更使她的婆婆坚信非严加管教不可,而且更因为“只想给她一个下马威”的时候,这“太大方”的小团圆媳妇居然不服管教──带哭连喊,说要回“家”去,──所以不得不狠狠地打了她一个月。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上的一曲悲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提高学生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小组讨论赏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初读感受
文章写了虱子身上怎样的特点?
合作探究:请分别从“洗澡”“昏厥”“掉发”“死亡”四个片段中,分析各类人物的特点。
思考探究:
你认为作者写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2、千百年来女姓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更是女性对自己被奴役状态的历史性认同所造成的,是女性自己加速了对女性的异化,这种心理成为她们共有的集体无意识,自觉的来规范、约束自己和其他女人。婆婆是被女人异化的典型,是男权传统樊篱中的牺牲者、殉葬者和异化者。
1、作者在此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愚昧和残忍
(1)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
(2)对封建传统文化的认同
(3)对生命的漠视
(4)精神贫穷,人性淡失
拓展延伸
六七十年过去了,课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如果有,你该怎么样去做,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是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萧红
作业
萧红曾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你又怎样看待女性,请以“她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写作提示:可以写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可以写历史上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分组
情况
调查
对象





死者
档案
1、小团圆媳妇是谁?几岁了?外貌?性情?
2、为什么写她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什么?

婆婆
1、婆婆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什么病?她是怎样对待小团圆媳妇的?
2、婆婆认为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请概括人物形象。

周围

1、周围人和小团圆媳妇有仇吗?对于婆婆的各种行为,他们都做了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内心世界?
2、如何理解周围人本性“善良”
行为残忍的矛盾?

庸医
1、庸医是怎样给小团圆媳妇治病的?疗效如何?
2、庸医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吗?为什么?

“我”
1、“我”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为什么?
2、“我”说出了真相为什么没有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写有何深意?
第一调查组
死者档案
1、小团圆媳妇是谁?几岁了?外貌如何?性情如何?
2、为什么要写她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什么?
她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的小女孩。
笑:写出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
想玩、哭叫: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悲怆和苦痛。
第二调查组
婆婆
1、婆婆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什么病?她是怎样对待小团圆媳妇的?
2、婆婆认为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请概括人物形象
有病。她是一个不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
婆婆坚信非严格管教不可,所以狠狠打了一个月,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生病后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大缸当众洗澡的办法来治病,还没到二月,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对。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①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②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③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和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
千百年来女姓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更是女性对自己被奴役状态的历史性认同所造成的,是女性自己加速了对女性的异化,这种心理成为她们共有的集体无意识,自觉的来规范、约束自己和其他女人。婆婆是被女人异化的典型,是男权传统樊篱中的牺牲者、殉葬者和异化者。
第三调查组
周围人
1、周围人和小团圆媳妇有仇吗?对于婆婆的各种行为,周围人都做了什么?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
2、如何理解周围人本性“善良”和行为残忍的矛盾?
无怨无仇。面对种种折磨,他们没有阻拦,因为他们也是为了她好——要她像个团圆媳妇,可见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
周围人麻木、愚昧、冷漠、残忍,是一群无意识的看客和刽子手。
因为他们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所蒙蔽,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差别和改变,扼杀一切不驯与生机是全体居民共同的责任,而做这些又完全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
揭示了愚昧麻木的社会现状,体现国民性的批判和悲悯情怀。
第四调查组
庸医
1、庸医是怎样给小团圆媳妇治病的?疗效如何?
2、庸医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吗?为什么?
用大缸当众洗了三次热水澡。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不饮不食昏睡了六七天——睡了一夜就掉了辫子——还没到二月,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是愚昧的迷信思想
第五调查组
“我”
1、“我”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为什么?
2、“我”说出了真相为什么没有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写有何深意?
“我”认为她没有病。因为我还是一个孩子,还未被尘世干扰过,还暂时保留着人际关系的纯正。
虽然我说小团圆媳妇没有病;虽然我知道他不是掉了头发的妖怪;虽然我毫无顾忌的掀开她的棉被,和她玩玻璃球;虽然只有我关心她死去的原因和埋葬的情形。我却无法改变什么。
揭示出一种强大愚昧的背景环境-----集体无意识下的相互同化和异化、扼杀人性。
当周围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会被认为是“疯子”。
结案报告
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仅仅因为她不符合大家习惯的看法和要求,最终被折磨致死。作者在此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愚昧和残忍,她们组成了一个“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主义,作为一个“看客”群体,冷漠地杀害着别人,但同时她们又是受害者,旧的传统意识同样束缚和戕害了她们

拓展延伸
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中的小团圆媳妇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思考:其中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相似性?
1、身份相同:
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共同身份是媳妇,这个身份使她们受到礼教重重的束缚。
2、迫害相同:
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都是受到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的,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不知不觉地施加迫害的庸众看客。
3、主题相同:
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庸众看客逐步打败、毁灭。
小团圆媳妇与祥林嫂国民性批判上的相似性
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不同?是否更多“哀其不幸”,而非“怒其不争”?为什么?
课后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