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
第四单元
两小儿辩日
(答案)
基础知识。
解释词语。
孔子东游: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见两小儿辩斗: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问其故:
一儿以日初出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孰为汝多知乎:
填空。
(1)这篇课文选自
《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的
。
(2)孔子,名
,字
,
人,春秋末期
家、
家、
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记录了
的书,
家经典之一,
体。
3.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
B.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C.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D.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g)
4.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B.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是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距离
6.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能决也。
翻译: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B.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C.日初出大如车盖
翻译: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像一个车盖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翻译: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7.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B.启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C.争辩的焦点是——太阳何时距离人近,何时距离人远?
D.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8.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见两/小儿
/
辩斗
B.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
C.远者小
/
而
/
近者大乎
D.及其日中
/
如探汤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孔子不能决也。
(3)孰为汝多知乎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简答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4.请写出几句孔子的言论。
5.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6.文章第一句点明了那些内容?
7.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日的复杂性?
8.《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儿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阅读理解(二)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3
分)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①盘盂(
)
②孰为汝多知(
)(
)
(3)解释加粗的字。(3分)
故:
去:
日中:
沧沧:
及:
汤: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
③孰为汝多知乎?
(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3分)
(6)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
六下
第四单元
两小儿辩日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语。
孔子东游:向东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见两小儿辩斗:辩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问其故:原因,缘故
一儿以日初出远:刚
日初出大如车盖:?像?
及日中则如盘盂:到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决断,判定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
2.填空。
出处:《列子·汤问》
作者:战国,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列子》八篇。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儒家经典之一,语录体。
3.A
4.B?
5.A
6.C
7.D
8.A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子一样大,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二.简答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两小儿辩斗(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
2.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要有学无止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正确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肯定少年儿童的好学多思。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认识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论就不一致。
4.请写出几句孔子的言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文章第一句点明了那些内容?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起因。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日的复杂性?
孔子不能决也。
8.《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儿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围绕太阳什么时候距离人民远近的为题。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阅读理解(二)答案
1.《列子.汤问》
道家
儒家
2.①
yú
②shú
zhì
3.原因
、距离、正午、清凉略带寒意、到
至、热水
4.略
5.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6.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