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5:41: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杨旭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故事主要内容。
2.梳理情节,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我”对老班长的情感认识变化过程。
3.圈画、品读文中描写老班长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感受革命者的伟大人格。
4.思考“金色”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的主旨。
作者介绍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知识链接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原因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知识链接
字词学习
读读记记
quán gǔ
huò
弥漫 鱼饵 收敛 疙瘩 搀扶 念叨

wēi xié
wǎn kuài
táng cí
mí màn
ěr
liǎn
gē da
chān
niàn dao
yǎn yǎn yī xī
cū cāo

zhān
lǒng
颧骨 和着 青稞 威胁 碗筷 搪瓷
奄奄一息 粗糙 抽噎 瞻仰 合不拢眼
读读记记

huò 和稀泥 和药
hé 和蔼 和气
hè 附和 唱和
huó 和面 和泥

nòng 摆弄
lòng 弄堂
多音字
读读记记

fèng 门缝 缝隙
féng 缝补 缝纫

gū 花骨朵
多音字
gǔ 骨头
多音字

宿
jiáo 细嚼慢咽
jué 咀嚼
sù 宿舍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宿
sù 宿舍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宿
sù 宿舍
xiǔ 一宿
词语释义
严厉:
收敛:
抽噎:
支吾:
弥漫:
严肃而厉害。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一吸一顿地哭泣。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词语释义
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没有边际。本课指草地无边际,没尽头。
形容气息微弱。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按什么顺序写的?
新知讲解
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四个部分
开端 (1-2) 接受任务。
发展 (3-22) 护送病号。
高潮 (23-33) 壮烈牺牲。
结局 (34) 永远怀念。
新知讲解
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
保护三个小病号过草地。
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新知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外貌描写
说明老班长饱经风霜,也写出了长征的艰苦。
新知讲解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的作用是?
“老班长”
“老班长”说明老班长一向特别关爱同志,表现出了老班长善良朴实的品格。
表示特定称谓。
新知讲解
默读第二部分,老班长接受任务之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遇到困难
青稞面吃完了,没有食物了。
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解决办法
精读品析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合不拢眼
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是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精读品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为了把营养留给战友,老班长自己没有吃鱼,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表现了老班长发现鱼时,无比高兴的心情。因为鱼可以给三个病号补身体。
喜出望外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精读品析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突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
精读品析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夸张
写出了“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精读品析
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是指导员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出了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精读品析
表现出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
神态描写
精读品析
我们接近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状态有什么变化?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突出了老班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精读品析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
“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生命垂危的他不肯喝鱼汤,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
省略号的作用是?
精读品析
老班长为何不喝鱼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鱼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品读感悟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学习了本课,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品读感悟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
(2)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3)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品读感悟
文章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首先,“鱼钩”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吃,渡过了难关,而自己却吃草根和鱼骨,最终壮烈牺牲。其次,“鱼钩”象征着老班长的闪光的精神品质,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不仅表达了对老班长的缅怀,而且表达了对以老班长为代表的千万革命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的赞扬。
主题归纳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