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5: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把握课文大意;
3.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
4.感悟庄子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作者名片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意,善用譬喻,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代表作《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背景链接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式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的周朝名存实亡,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社会现实非常不满,常常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心境里寻求解脱。正是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北冥有鱼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范读,读准节奏;
3.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组内口头翻译并圈画出疑难点。
北冥( ) 鲲( ) 抟( )
齐谐( ) 徙( ) 邪(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míng
kūn
tuán
xié


北冥 有鱼,其名为 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 而 为 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北海。冥,同“溟”,海
大鱼名
大鸟名
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代词,指鲲
表顺承
成为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

记载
盘旋飞翔
译文:这只鸟,在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击水,拍打水面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旋风
离开
凭借
气息,指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 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 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 极 邪 ? 其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译文:北山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气息
深青色
表示选择
真正的颜色
这样
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代词,指大鹏
极点,尽头
罢了

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读文中描写鹏的语句,品味其表达效果。
(提示: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炼字等方面进行赏析)
品读语言
修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鹏的体型巨大。
写作手法:“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翅高飞,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激励渲染了大鹏南飞之磅礴气势。
炼字:“击”“抟”等字生动传神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如何理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
品读语言
作者的描述不仅仅止步于目送大鹏扶摇直上,还跟随大鹏飞上了高空。作者以人在地面上看天的经验加以类比,想象大鹏从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跟人往上看无限遥远的天空是一样的,意境开阔渺远,想象奇妙。
请同学们慢读慢品,想象大鹏的形象,用“这是一
只……的鹏鸟,它……”的句式赏析鹏的形象。
想象形象
示例:这是一只体型硕大的鹏鸟,它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开的翅膀就像天空的云。
这是一只力大无穷的鹏鸟,它飞向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这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鹏鸟,它在海水运动的时候,从北方的大海飞向南方的大海。
这是一只善借长风的鹏鸟,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上高空的。

理读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有关鹏的什么内容?
理清层次
3个层次
前三句介绍鹏鸟的外形,中间五句描述鹏的活动,最后三句描述鹏在高空看到的景象。
庄子的作品往往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是文章生
动活泼,感染力强,寓意隽永。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
课文第二层末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他们有什么作用?
探究寓意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描写“野马”“尘埃”具有三大作用:①以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来解释为何体积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风而上。②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依靠。③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初读课文
濠梁( ) 鲦( ) 循( )
课题解读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题目的意思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
háo
tiáo
xún
庄子与惠子游 于 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 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小鱼
不慌不忙,悠闲舒缓

疑问代词,怎么
助词,的
译文:北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主谓之间,取独
完全,完备
追溯
疑问代词,哪里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已经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创意诵读
现在我们把事件的场景放在头脑里,同桌两人进入情境,直接对话,一人读庄子的语言,一人读惠子的语言。想一想:庄子和惠子对于鱼是否快乐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角色朗读
庄子的观点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他认为鱼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是:“子之不知鱼之乐。”他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和惠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展开这场辩论的呢?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自由练读人物语言,找出各自表达理由的句子,结合语境,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出辩论的味道。
自由练读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悠然自得、愉悦,语速要慢)
(急于反驳,无疑之问,咄咄逼人,语速稍快)
(巧辩,机智,以问对问,针锋相对但从容不迫)
(前半句让步,后半句进攻,咄咄逼人,“全矣”胜券在握的得意)
(冷静、从容,充满智慧、诙谐的语气,语气缓和)
请同学们结合下课注释,按照下列格式将人物语言改写成现代白话。
例:庄子悠然地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改编朗读

品读研讨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理一理: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1: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2: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那么,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3)这场辩论表现了他们两人怎样的立场和思想?


(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是道家,重欣赏,崇尚美,对事物持有艺术心态。对外界的认识,常带有欣赏的态度,喜欢移情于物,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文言积累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安知鱼之乐也
(5)请循其本
(冥,同“溟”,海)
(古: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愤怒)
(古:海水运动; 今: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古:气息,这里指风; 今:消息,休息)
(古:怎么; 今:安全,安定)
(古:追溯; 今:遵守;依照)
词类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南冥者,天池也
一词多义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名为鹏
其正色耶
为:其名为鹏
化而为鸟
(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名作形,天然的)
(代词,指鲲)
(代词,它的)
(连词,表示选择)
(动词,叫作)
(动词,成为)
之:鹏之背
鹏之徙于南冥也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我知之濠上也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实意)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实意)
(代词,指鱼之乐)
(介词,凭借)
(介词,用)
(介词,到)
(介词,在)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我知之濠上也
词语积累:
(1)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比喻仕途得志。
(2)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者,……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我知之于濠上也”)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