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
4※ 昆虫备忘录
4※ 昆虫备忘录
4※ 昆虫备忘录
(记录 目录)
备忘录是指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凡是 款款
平凡 存款
下凡 款待
我会读:
黑绸 膜翅
丝绸 耳膜
绸缎 面膜
瞎点 约么 黑斑
瞎说 条约 斑马
瞎忙 节约 斑点
益 距
处 相
良师 友 今
读准多音字:
蚂蚱 蚂蚁
甲壳 贝壳
晕倒 晕车
水泡 一泡
雕琢 琢磨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昆虫?
它们分别是:( )、( )、( )、( ),还有( )和( )。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昆虫?
它们分别是:( 蜻蜓 )、( 苍蝇 )、( 瓢虫 )、( 独角仙 ),还有( 尖头绿蚂蚱 )和( 土蚂蚱)。
小艾同学
小白同学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蜻蜓、瓢虫、蚂蚱……这些小昆虫?
(2)画出你感兴趣的内容,说说这些语句让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复 眼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蹭——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由六边形的小眼组成,体积越大小眼的面就越多,视力就越好。成像时,每个小眼只形成物体一部分画面,整个物体的像是由每个物体拼凑成的
复 眼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蹭——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由六边形的小眼组成,体积越大小眼的面就越多,视力就越好。成像时,每个小眼只形成物体一部分画面,整个物体的像是由每个物体拼凑成的
“蹭”这个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复 眼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蹭——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由六边形的小眼组成,体积越大小眼的面就越多,视力就越好。成像时,每个小眼只形成物体一部分画面,整个物体的像是由每个物体拼凑成的
“蹭”这个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和质感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和质感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
和质感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
形象地写出了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
和质感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
形象地写出了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
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诙谐幽默,充满趣味性
独角仙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独角仙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拟声词能表现出独角仙的笨拙,鲁莽的特点,加上下面的“摔晕了”,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独角仙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拟声词能表现出独角仙的笨拙、鲁莽的特点,加上下面的“摔晕了”,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独角仙外形的特点
蚂 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只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
讨厌。
蚂 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只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
讨厌。
蚂 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只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
讨厌。
介绍了尖头绿蚂蚱的声音和颜色
蚂 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只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
讨厌。
介绍了尖头绿蚂蚱的声音和颜色
介绍了土蚂蚱的外形、颜色等特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昆虫备忘录
名称
别名
图片
外形特点
习性
复
眼
蜻蜓
苍蝇
瓢虫
独角仙
蚂
蚱
尖头绿蚂蚱
土蚂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昆虫备忘录
名称
别名
图片
外形特点
习性
复
眼
蜻蜓
丁丁、点灯儿
两对翅膀,有复眼
喜欢在水面上飞
苍蝇
侯蝇
身体分头、胸、腹。有复眼
吮吸花蜜和植物汁液
瓢虫
花大姐
身上有星点
有益虫也有害虫
独角仙
兜虫
甲壳硬,体型大,力气大
黄昏后出来活动
蚂
蚱
尖头绿蚂蚱
挂大扁儿
身体修长,尖头大眼,外翅绿内翅红白
爱振翅高飞
土蚂蚱
土蝗
体短、方头色黑
吐褐色口水
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1)读文时能够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通过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画面。
(3)会制作昆虫备忘录。
孩子们辛苦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