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07: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首、踪、迹、浮、萍。学写:首、采。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天真、调皮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首”的意思。了解“采”的由来。
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首”,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生字,拼读。释字义。
“首”的字义有很多,请看(课件出示),在这里“首”是表示数量的词,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诗?(课件出示)(《池上》《小池》),对,这两首诗都与美丽的荷花池有关。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荷花池照片,想不想看啊?(课件出示)(荷花池照片)荷花池美不美啊?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他看到荷花池里一个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他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池上》(课件拖出课题)。知道“池上”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大家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
1、(课件出示要求)(1)自己大声自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2、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读得怎么样了。
(1)课件:撑小艇 ,再读句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课件:踪迹——藏踪迹,读句子“不解藏踪迹,”(刮奖刷逐步刮出)
(3)课件:认读:浮萍。(出示图片)这就是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拖出句子“浮萍一道开。”认读。
3、下面我们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出示整首诗)课件幕布逐句显示
(1)范读(配乐)(2)自由练读(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
1、课件 大家看看这两张图片和这两句诗。谁来给搭配一下?说理由。
“采”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这时小娃什么心情?高兴?还有?紧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偷)
(课件出示)“偷”有三种字义,你觉得在这里是哪种意思?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谁能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2、小娃偷采白莲,会不会被发现呢?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师读句子。
踪迹是什么呢?
大家来看:(课件出示)
《雪地里的小画家》看图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图中找小娃娃留下的踪迹。
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天真的孩子呀!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3、课件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大家明白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师说大意,生说句子)
四、朗读积累
1、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对读这首诗,行吗?
2、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吧。(配乐)
读得真好,老师增加难度了,看!一些词语不见了!(无限克隆遮盖图片,遮盖生字)
你能读一读吗?(生填空读)又一些词语不见了,你还能读吗?
3.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现在一个字也没有了!谁能看图背诵?
4、配乐背诵古诗。
5、拓展: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出示)《所见》《村居》《夜书所见》等,我们来看看这几首诗各写了小孩子在干什么?课后大家可以找来好好读一读。
五、接下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课件出示)
首 采 (认读组词说话)
1.观察所在位置
2.师范写,强调难点
3.生练写,师指导
4.师生、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12 古诗二首
池上
天真 调皮 (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