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
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情景演示】观察物体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预设:小朋友们画的各不一样。
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小朋友真的画错了吗?
预设:没有。
提出问题:为什么?
预设: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小恐龙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课件。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呀?
预设:大熊猫。
提出问题:四个小朋友一起在观察大熊猫,那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引导学生观察熊猫所戴的红领巾进行区分。
小结: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熊猫玩偶为背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小朋友看这是哪里?
预设:天安门。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三张照片,分别是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者三张图片分别是哪个位置的小朋友拍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找位置,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找到不同的图片。
三、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2.
连一连。
3.
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会区分是从哪儿看到的。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情景演示】观察物体情境导入”中的同学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看什么事物都不应该只看它的一面,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梳理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