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进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茅盾及其作品《子夜》
(二)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心理感受从而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一)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现代文明与封建思想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说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对一位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吴老太爷而言,是天堂,还是地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吴老太爷。(出示PPT《吴老太爷进城》)
二、作品介绍、作者简介
1.解题:小说节选自《子夜》,“子夜”,有什么深意?
明确:“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谈谈你对茅盾的了解。
三、研讨赏析
1、小说题目是《吴老太爷进城》,你从这个题目当中有些什么思考,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分析小说从题目入手)
如:(1)“吴老太爷”是谁?(理清人物关系)
(2)“进城”中的“城”是哪座城?吴老太爷为什么要进城?
(3)吴老太爷期待进城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环境描写)
2、学生朗读第一段,分析该段。然后结合后文找出吴老太爷的见闻及感受。
所见:摩天建筑、汽车、路灯杆、城里人(男人、女人及其着装)、各种灯光(红、黄、绿、黑、发光的等)
所闻:汽车鸣笛、“轰、轧、啵“等嘈杂的声浪、儿女的交谈
所感:身体反应:闭眼、抖、旋转、脸色变、目眩、耳鸣、头晕
心理反应:难受 教养多年的“金童玉女“一到上海就受到诱惑。
4、从吴老太爷进城后对这个城的印象是怎样的?他进城后的巨大强烈反应你感受到吴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上海大都市的特点;总结吴老太爷的形象)
本文从吴老太爷的角度,记录了他从故乡到上海,特别是坐汽车回公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及所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封建遗老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大都市时的强烈不适感。
大都市的不同(眼中的上海: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
对上海的情感:充满抵触情绪及厌恶感
吴老太爷的形象:
①保守、闭塞、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
②顽固、愚昧、满脑子封建思想
③脆弱 (是封建社会的残渣和僵尸)
5、探究升华
(1)上海繁华的街景,只会给吴老太爷带来极大的视觉和精神刺激,一下子就患脑溢血而死。我们该怎样评价吴老太爷对上海这种现代都市给他的刺激?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深意?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吴老太爷抱以怎样的情感吗?
讨论、明确:充满了象征意味。吴老太爷和他所读的《太上感应篇》是一种符号,代表了封建腐朽势力,他们与新兴资产阶级以及现代文明是尖锐对立且格格不入的。吴老太爷一到上海就因受不了刺激而一命呜呼,他死于一种精神的和文化的“水土不服”。正如一具封建的僵尸,一见空气就风化了——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像是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的地方。
吴老太爷代表了封建腐朽势力,他惊慌于一种城市文明对封建农耕文化的强大冲击。看到了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立。作者借此暗喻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新兴力量的强大。他是时代的一个记忆符号。
作者的情感:否定与同情并存、批判与悲悯交织——作家的社会情怀
6、与学生一道小结小说的内容,塑造的人物形象,归纳主题。
7、探寻本文的写作特点?(着重指出“陌生化”的手法)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二小姐身着夏装,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塞满了心胸;时装少妇,裸露肌肤,“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儿子阿萱仅仅痴迷地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就内心狂跳,简直要气急败坏了。本文大多采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令人们仿佛能听到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
(2)心理描写十分丰富、细腻。
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景物衬托、幻觉刻画等方式。
用动作暗示人物心理,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②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用幻觉刻画,如: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剐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3)对比手法。都市与乡下环境的对比、吴老太爷与儿子吴荪甫的对比、二小姐芙芳与四小姐惠芳着装的对比、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与上海人的对比,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在乡下与到上海之后的对比,乡下与都市现实情况的对比等。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分析小说的方法、小说写作的方法)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子夜》,走近了在半封建半殖民统治下畸形繁荣的大都市上海,更走近了那个衰朽不堪、被新兴都市文明撞击得奄奄一息、粉身碎骨的吴老太爷。面对繁华的都市,快速的节奏,时髦的女郎,吴老太爷深受刺激,遭受重创,封建社会的遗老,注定成为“古老社会的僵尸“,难以适应现代文明,必将被时代无情抛弃。或许,吴老太爷作为旧时代的符号要不可避免地被历史的洪流吞没,但茅盾的文学所闪耀的光芒却依旧在夜空中闪耀,让人警醒的话语依旧在大地上回荡!
六、练习:请你以一个乡下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走进xx中学校园,写出眼中的这个校园。请用“陌生化”的写景方法。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