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2.《长恨歌·围炉夜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12.《长恨歌·围炉夜话》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0: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围炉夜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王安忆及小说《长恨歌》的梗概;
(2)把握小说中主人公王琦瑶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小说的“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和“陌生化语言的智慧”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认真与读课文节选的部分,学生合作探究小说在本段节选中表
现出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
过“日常”来表现“历史”,表达出的“日常历史观”。
教学重点:感受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对于“日常”与“历史”的看法,通过“日常”
来表现“历史”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长恨歌》标题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篇,白居易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当代女作家王安忆无意于这类凄美爱情的现代演绎,她只是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来表达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她对这种嬗变的哀伤。
作品相关评价:
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曾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授予王安忆,致词给予《长恨歌》较高的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这样的大手笔,在目前的世界小说界是非常罕见的,它可以说是一部史诗。”
(三)作者介绍: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王安忆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当代女作家,其创作也呈现多变的风格。80年代的《小鲍庄》引领着“寻根”文学的潮流,此后颇受争议的“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是属于这一时期的“热点”作品。几经转型,90年代的王安忆开始了她的“上海故事”系列,这在《长恨歌》之前的实验性小说《纪实与虚构》中已初露端倪,此后又有《妹头》《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相继问世,关于“上海”的叙述,王安忆竟是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年底出版了单行本,很快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评论者认为王安忆的写作直承由张爱玲所开启的“海派”文学传统。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在一项以“三城记”(上海、香港与台北)来命名的出版计划中,王安忆成为“上海”的代言人,这本写了一个好看的“上海故事”的《长恨歌》,再次受到媒体与学界的垂青。
(四)《长恨歌》内容提要:
弄堂
王琦瑶
上海小姐
三小姐
程先生
李主任
爱丽丝公寓
爱丽丝公寓的告别
邬桥
平安里
薇薇的时代
老克腊
长脚
(五)与本文相关情节:
1949年,上海解放,“三小姐”和“旧时代”成为历史。在邬桥,她意识到已不能与上海分开,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于是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普通的“平安里”,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普通人。政权的更迭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的屋子里,
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时代在翻天覆地,他们却兀自在弄堂的“芯子”里维系着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打牌、聊天、喝下午茶……
节选的部分就描述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六)本文结构图解:
第一部分(1):由吃穿引发人们的感慨与理解。
第二部分(2):继续展现他们以“吃”和说过就忘的话填充的生活。
第三部分(3):无聊和空虚是他们的主旋律,但他们的生活并不一定无意义。
(七)问题探究:
1、这屋子里的人们,总是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作者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他
们怎样的生存状态?
明确: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琐屑但却是踏踏实实、
本本分分的“芯子”里的生活。
2、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这些人生活的种种细节,表现出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细密柔韧、独立坚韧的市民精神的礼赞;对朴素人性与城市历史精神价值的悲剧性体验。??
(八)人物形象:
《长恨歌》里的王琦瑶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内在和外在:坚强与美丽。
王琦瑶的美:
体现上海城市特征——平民化、可心、真实(上海小姐的辉煌)
上海城市变迁——温婉优雅、气质出众(平安里)
七八十年代——盛宴的旁观者(永远的梦)??
??
王琦瑶的坚强: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开大阖——顽强生存、优雅生活——回归平静
(九)相关资料阅读:
有评论者认为“王琦瑶这样一个人物的创造,或是以她为上海的历史命运的写照,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使命”,王安忆以日常生活的层面来完成这一使命却使她与上海有了同构的性质:王琦瑶就是上海,上海的历史就是由“王琦瑶”们创造的。王琦瑶和上海一样,历经数劫依然百折不挠、生机盎然。作者把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包括语言、上海人的世界观等的潜心关注都化成了《长恨歌》中王琦瑶美丽、单纯、不幸的一生。“人是无所谓有什么本性的,他唯独只有一
部历史。”作者把一些读者关注政治、关注大时代风云、关注社会变革的审美趣味收拢来,引向对一个置身于大时代之外,但命运又不免受大时代变动影响,用大时代的边角料锲而不舍裁剪自己人生的一个女人命运的关注。
(选自陈佳佳《〈长恨歌〉“日常”历史观的解读》)
课后作业:
阅读选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陌生化语言的智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