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0: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茅盾
了解作者作品
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是
他常用的笔名。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长篇:《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由于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茅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了解小说情节与主题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节选前后主要情节
课文选自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是维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看过《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到上海来,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在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别人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他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
—四小姐与七少爷。
概括节选部分主要情节
分清层次,概括大意。(小组合作探讨、提问、明确)
第一部分:汽车在奔驰,吴老太爷怪眼看景。
第二部分:姐妹谈装束,吴老太爷神经迷惘。
第三部分:姐弟说太平,吴老太爷出现幻觉。
阅读鉴赏
面对繁华的都市,吴老太爷的感受如何?这种感受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反映了吴老太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胆战心惊……
②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作暗示,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扑到”“打来”“冲将”“准对”……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③闭塞、保守、落后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二小姐和四小姐的对话,她们的对话,侧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听了二、四小姐的对话,看到了女人的服饰等,吴老太爷的感受又有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①侧面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工人和民族资本家之间矛盾尖锐;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奋不顾身。
②神经迷惘……
③动作暗示人物心理:“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吴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
第十二段四个短语组成的排比句,有何表达效果?
从听觉、嗅觉和视觉等不同角度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段三个“直到”组合的排比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表现了现代化大都市生活与吴老太爷顽固、腐朽的封建思想之间的距离,只能使吴老太爷走向死亡。
问:第十四段开头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与全文首句照应。
问:第三部分二小姐、四小姐和七弟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时局动荡不安
问:阅读“但是汽车上的喇叭……汽车停下。该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吴府豪华奢侈,戒备森严。烘托了吴荪甫的处境和性格特征。
阅读“从晕眩的突击中……的声浪。吴老太爷的感受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刻画这种感受的?
精神恍惚,幻觉迭现。用幻觉刻画,如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别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
文中的吴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概括)
①保守、闭塞、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是封建遗老。
②顽固、愚昧,满脑子封建思想。
③脆弱、神经质。
他的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和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象征着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抗。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考点回顾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人物分析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
A.大方向:根据情节分析人物。
B.大眼光: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如:从时代背景看意义,从具体环境看种种问题——《祝福》辛亥革命时期,从人物关系看社会面貌、悲剧根源……
C.细致分析: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白描。
题型有: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考点回顾
高考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根据文章内容和吴老太爷的性格特征,请概括文章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它的主题。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呢?
①应该到题材中(当然包括环境)去寻找。题材蕴涵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②分析小说的主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
③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是理解小说主
题的重要方法。
④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了_____。
封建遗老难以适应现代文明的主题。
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
《做客》
采取“陌生化”的手法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林黛玉进贾府》
采取“陌生化”的手法。
文中从吴老太爷视角看上海
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
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
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二小姐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说不出的厌恶;时装少妇“翘起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先”;儿子阿萱痴迷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内心狂跳,简直气急败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