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意:读者之意(写作目的)
逆:迎接、接纳、考证、探究、反求
志:作品之志
,作者之志——(情感)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课堂实例:
白居易《长恨歌》
相关诗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李商隐
矫正字音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
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一、
诵读诗歌
以意逆志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人。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娇弱无力;
这正是她刚开始蒙受君王恩润泽时。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杨家女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一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剑阁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声声催断肝肠情。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其孤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泪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悲催。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情绪低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一重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寻觅。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她。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云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分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七月七日七夕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概述内容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恨之直因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皇之长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浪漫主义手法过渡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女长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明旨,回应开头
解题:
长恨歌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谁恨:
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为什么恨?
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
归途的思念:
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二、
探求主题,知人论世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二)李隆基与杨玉环:公元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玄宗很悲痛,感情的空缺使他感到十分孤独,精神萎靡。心腹宦官高力士洞察其心思,到处寻找后终于物色到玄宗子寿王瑁的妻子杨玉环通晓音律,能歌善舞,美貌超群,且貌似武惠妃。唐玄宗见到杨玉环果然很高兴,但公开将儿媳据为己有似乎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赐杨玉环道号“太真”,留居宫中时刻相会,是时740年。到745年,正式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真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杨氏家族也飞黄腾达,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族兄杨国忠更居宰相。但由于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纵容外戚专权,唐朝政治腐败,终于酿成一场灭顶之灾——安史之乱,最后结果谁都知道,马嵬坡兵变中杨贵妃被缢杀,浪漫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明确诗旨:
“恨”是生不能永缠绵的恨,死而不得见的无限恨。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三)马嵬坡之变:又称“马嵬驿之变”,“马嵬驿兵变”。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保护皇帝的禁卫军无粮,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为杨国忠割剥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将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请杀杨氏兄妹。因此发生兵变,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士兵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将馆驿围住,要求唐玄宗杀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以防止日后报复。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方才稳住军心。
明确诗旨:
“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三种主旨,不同理解(见课文
P7)
概括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长恨正文)。
三、
鉴赏评价,吟咏品味
问题讨论
有人评价全诗“叙事宛转动人,抒情缠绵悱恻”,你怎么看?
叙事宛转动人:诗人一开始就极力铺写和渲染“重色”之乐,象是一幕喜剧。唐玄宗的荒淫误了国,导致了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随后,诗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然后诗人又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因此故事宛转动人。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叙事见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叙事见情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
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心的悲哀、凄伤、酸楚、
痛苦、委屈、感激
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焦急与迫切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
抒情缠绵悱恻: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因此情感抒发缠绵悱恻。
艺术特色
叙事宛转动人,抒情缠绵悱恻
一、情节曲折多变
(1)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
(2)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
二、抒情缠绵悱恻
(1)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
(2)叙事见情
(3)借景抒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