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7: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嗟来(jiē)? ???吆喝(yāo)??? 穷乏(fá)??? ???俸禄(lù)
B.?得兼(jiān)??? 苟得(gǒu)??? 蹴尔(cù)??? ???所恶(wù)
C.?不屑(xiè)? ???妻妾(qiè)??? 乡为(xiàng)??? 为之(wéi)
D.?弗得(fú)? ????不辟(pì)??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2.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便舍船,从口入。
C.?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
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8.《鱼我所欲也》一文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________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________”的道理,赞扬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斥责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________”。
9.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课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
10.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 将爱带进居所,你将拥有一个①________的家;把正义引入城镇,你将驻留在一方②________的社区;将敬畏带入谦卑的广厦,你将拥有③________的圣殿。
A.庄严??? B.和谐??? C.温暖
1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一箪食(________)   一豆羹(________)
蹴尔(________)? 所恶(________)
嗟来之食(________)? 乡为身死(________)
不屑(________)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二、文言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至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几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蹴尔而与之________
(3)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心” 的意思是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6)孟子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事人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14.阅读《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8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三、写作题
15.根据下面的材料、题目及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 在90年代即将到来的时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冬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大会上,鲜明地提出迎接未来一个世纪的口号:“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我们,而我们是否需要学会关心,怎样去学会关心,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题目:谈“学会关心”
?????? 要求:(1)思想正确,观点明确。(2)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D
2. C
3. D
4. C
5. B
6. A
7. 辟;避;躲避;辩;辨;辨别;得;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向;先前、从前
8. 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9. 舍生取义
10.C;B;A
11. dān;ɡēnɡ;cù;wù;jiē;xiànɡ;xiè
12. (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
二、文言文阅读
13. (1)生、死如不可兼得,要舍生取义。
(2)通“避”,躲避;用脚踢
(3)①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②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4)本性(思想、心思、想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略
(6)手指(弯曲)不如别人,便知道讨厌它,思想不如别人,却不知道讨厌它,这就是所谓的不明事理。
14.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三、写作题
15.【参考例文】
谈“学会关心”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关心的社会中,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学会关心”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学会关心”已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 关心,是一个人责任感和人性的集中体现。在有着5000年光辉历史的中国,“关心”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被人们弘扬:
?????? 《三字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融四岁,能让梨”。一个4岁的孩童就知道将好东西让给老人、父母、兄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长辈、兄弟的关心。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感,一种对社会的关心。龚自珍曾经吟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康有为、梁启超也曾本着对国家的关心,进行了有名的“百日维新”。
?????? 从古至今,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又有多少青年人,关心着自己的国家,参军抗日,渡江作战;建国后的今天,又有多小华侨同胞心系祖国,重返故土……
?????? 关心,是联系人与社会的纽带,给朋友的一声问候,给父母的一杯热茶,都会使社会洋溢着温暖;关心,是一种胶合剂,多一份关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亲密,人与人就会更亲近。在世界跨入21世纪时,我们这些正值青年的人,难道不该学会关心别人吗?
?? ? ? 时值灾年,我们向灾区捐款捐衣,为了让同龄人都能上学念书,我们拿出了心爱的文具,取出了舍不得花的零用钱。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但有人认为“捐钱、送礼”就是关心,那便错了。这只是关心的一个方面。关心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关怀:当同学生病难受,你去探望,这是关心;当别人犯了错误,你大胆指出,帮其改正,这是关心;当你主动拾起地上的一团纸,这是关心;你主动拧紧水龙头,认真进行值日,外出义务劳动,都是你内心萌发的一种关心……
?????? 总之,关心对周围人,对友人,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它给人欣慰,使社会进步,这是人们心灵的语言。关心是一种微妙的爱,是一种责任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 让我们学会用真心去关怀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