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学(shì)?? ????砚冰(yàn)?? ?????????逾约(yú)??? ???耄老(mào)
B.?既加冠(guān)???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被绮绣(pī)
C.?俟其欣悦(sì)??? 负箧(qiè)曳屣(xǐ)? 皲裂(jūn)?? ????烨然(yè)
D.?媵人(yǐng)?? ???以衾拥覆(qīn)?? ?????容臭(chòu)? ????缊袍(yùn)
2.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
6.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D.?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7.对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把它当作烧火的柴草。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常常去百里外的乡镇,向有道德的人虚心请教。
8.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
②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
④不敢稍逾约________
9.《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填朝代)________家。
10.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俟
衾
嗜学
硕师
媵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něi
chì? duō
容臭
绮绣
耄老
冻________
遇其________
11.文章开始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矛盾,解决办法是________,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辛,勤奋刻苦的结果是________。
12.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则引申为: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问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仁”行世间】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问”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二、文言文阅读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身L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
④略无慕艳意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14.阅读《师旷劝学》,完成小题。
师旷①劝学
???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②晋平公:晋国国君。③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1)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文章虽短,但说理清楚,这得益于写作技巧。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4)本文让你想起了学过的哪篇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三、写作题
15.初中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班主任王老师给她的学生带来三幅画:落花生、向日葵、雁阵。她说:“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光,追逐太阳,这是乐观向上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互相辅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我把我喜欢的‘姿态’分享给大家,老师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D
2.A
3.B
4.D
5.C
6.C
7.D
8.能够;周到;到;稍微
9.宋濂;元末明初;文学
10.sì;qīn;shì;shuó;yìng;xiù;qǐ;mào;馁;叱咄
11.嗜学;家贫;手自笔录;借书;抄书;还书;遍观群书
12.(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①爱亲人;②爱他人;③爱民众;④爱万物(或亲亲,仁民,爱物;或血缘之爱,人际之爱,物我之爱)。
(3)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二、文言文阅读
13.(1)浇;同“披”,穿;破;毫无,一点也不
(2)①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用同舍生的豪华的生活与自己的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4)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5)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有恒心,有毅力。
14.(1)①哪有做臣子的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②点燃灯烛(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2)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3)①运用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②运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而贴切。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4)《孙权劝学》。启发:学习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就有可能为时代所淘汰。
三、写作题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