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知识综合题
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做如图WT11-5所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 )
图WT11-5
A.重物质量变小
B.气压变小
C.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
D.温度变低
2.[2020·湖州]如图WT11-6所示现象中,不是通过形成低压区实现的是
( )
A.灰尘进入吸尘器内
B.导管口有气泡
C.刮大风时窗帘往外飘
D.气体进入肺
图WT11-6
3.[2020·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4.[2020·台州]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WT11-7甲所示,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
km外的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 (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图WT11-7
(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g。已知g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
cm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选填“碰撞”或“张裂”)。?
5.[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 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6.[2020·宁波]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一】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
℃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
m以上植物很难生存。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00
m至5500
m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
。?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 (填字母)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A.海拔
B.纬度
C.温度
7.[2020·衢州]2019年9月,荷兰科学家辛斯伯根发现:在欧洲大陆下“藏着”一块1亿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亚”大陆。他是怎么找到这块大陆的呢?原来一些原始的磁细菌在细胞内会产生磁性物质,其磁极指向受地磁场影响,如图WT11-8所示。磁细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质与周围沉积物一起形成岩石。科学家根据地磁信息,就能还原出该岩石在地球上曾经所处的位置。
图WT11-8
(1)从细胞结构看磁细菌的细胞内没有 ,因此它属于原核生物。?
(2)根据图中地磁场的方向和磁细菌的指向,判断此时磁细菌鞭毛端的磁极是 。?
(3)“大阿德里亚”大陆藏到欧洲大陆下面,可证明地壳在不断 。?
8.[2020·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WT11-9甲所示)或动脉(如图乙所示),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图WT11-9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所示模式,
判断依据是 。?
(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
5
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
33
℃提高到
37
℃,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
[吸热公式Q吸=cm(t-t0),血液的比热容为0.85×103
J/(kg·℃),密度为1.05×103
kg/m3]
9.[2020·绍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
(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
检索表
1a有细胞结构
2
1b无细胞结构
A
2a有成形的细胞核
B
2b无成形的细胞核
C
①上表是有关酵母菌、大肠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索表,其中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②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 。?
③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 。?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
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
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
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
(2)戴口罩出行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
①戴口罩时,需要用手指按压口罩上的直金属丝,使得口罩和脸部尽量紧贴,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从力的作用效果看,手指按压金属丝说明力能使物体 ;?
②小敏戴上口罩后一会儿,呼出的气体使她所戴眼镜的镜片出现模糊现象,镜片模糊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③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如图WT11-10所示的 垃圾桶最合适。?
图WT11-10
(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
10.[2020·杭州]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图WT11-11
(一)设计方案如图WT11-1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
(1)为了确保水按预设方向流动,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需要安装单向阀,单向阀类似于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 (填写结构名称)。?
(2)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 (按序填写编号)。?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②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③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3)为了使净水器出水快,需要通过加压装置吸水和压水。图WT11-12甲所示的设计中手柄均可带动活塞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能达到人推拉手柄省力这一目的的是 。(选填字母)?
图WT11-12
(二)小金按其设计方案完成了净水器的制作,并对净水器的净水500效果进行检测已知随着滤料内污染物增加净水流速会降低,当其低于250
mL/mn时,需对滤料进行处理。图乙为净水器对三种地表水体进行净水实验,得到的净水流速随净水量变化的图像据此判断,在不处理滤料的情况下,此净水器 (选填“能”或“不能”)从以上三种地表水体中获取30
L净水。?
11.[2020·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 作用。?
(2)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3)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
。?
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4)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 。?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5)如图WT11-13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
。?
图WT11-13
【参考答案】
1.C 2.B 3.A
4.(1)折射 (2)变小 (3)碰撞
5.(1)感应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①15∶2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88.2%。
6.(1)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C
7.(1)成形的细胞核
(2)S(南)极
(3)变动(或运动)
[解析](1)磁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根据磁极间和相互作用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磁细菌鞭毛端的磁极是S(南)极。(3)从题意可知原来“大阿德里亚”大陆不在欧洲大陆下面,现在“大阿德里亚”大陆藏到欧洲大陆下面,可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
8.(1)肺 (2)乙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内流过的血液体积V=1
min×5
L/min=5
L=5×10-3
m3,
血液质量m=ρV=1.05×103
kg/m3×5×10-3
m3=5.25
kg,
血液每分钟吸收的热量Q吸=cm(t-t0)=0.85×103
J/(kg·℃)×5.25
kg×(37
℃-33
℃)=17850
J。
答:每分钟血液需要从热交换器中吸收17850
J热量。
9.(1)①A ②抗原 ③AD
(2)①发生形变 ②液化 ③B
(3)①+1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10.(一)(1)房室瓣 (2)①②③ (3)B
(二)能
[解析](一)(1)能使得水流按预设方向单向流动,起作用跟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室之
间的房室瓣的作用类似,故填房室瓣。
(2)结合三种滤料的用途以及按照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的原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则可判断滤料甲、乙、丙分别为①②③。
(3)选择省力杠杆即可,B最省力。
11.(1)催化
(2)减弱
(3)使用其他不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代替氯氟烃来作制冷剂
(4)A
(5)有关,因为臭氧是温室气体,当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大,温度升高;当近地面臭氧浓度减少,温度降低
[解析](1)由材料中所给的两个反应:Cl+O3ClO+O2;ClO+OCl+O2可知,Cl原子起到催化的作用。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3)根据材料中“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可知,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减少使用会使臭氧层变薄的氯氟烃。
(4)根据材料中“臭氧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可知,臭氧含量过高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5)根据题图所示,近地面处臭氧浓度增大,温度增大;近地面处臭氧浓度减小,温度降低。因此,判断近地面处臭氧浓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