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项链
--法国 莫泊桑
CONTENTS
01
02
03
04
关于小说
知人论世
剖析全文
延伸讨论
ONE
关于小说
三要素
标题
结尾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1、人物
小说三要素
2、情节
3、环境
A、开端: 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题解步骤:
答题模板:
理解标题内涵: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即表层含义);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即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
小说以“项链”为标题,
这个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什么联系?
明确:“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直接决定了作品人物的遭遇、命运,是小说结构上常用的“物线法”。
从前有个流浪汉叫苏比,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对于他来讲,监狱也许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难所,于是苏比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坐牢的资格,他先后偷过东西、打过人、打碎过商店橱窗的玻璃、调戏过妇女、在街上大吵大闹,但每次都不能如愿被抓。无奈之下,他来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铁栏杆上,静静地聆听着教堂里传来的《圣经》悠扬的声音,他突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这时……
两个警察却以妨碍治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欧 亨利式结尾
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欧 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TWO
知人论世
莫泊桑
社会背景
(观看视频)
一位贵族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
作家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莫泊桑
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 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
契诃夫(俄)——《变色龙》《套中人》
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走近作者
最擅长的就是
把人物复杂的生活经历
浓缩到短小的篇幅中,
用巧妙的情节表现出来。
莫泊桑
法国作家左拉在莫泊桑的葬礼上说: “读他的作品,可以笑,可以哭,但永远发人深思。”
短篇小说(300多部):
这些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6部):
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如《一生》《漂亮朋友》(又名《俊友》)等。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极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的行列,为此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社会背景
THRRE
剖析全文
字词
情节
构思
心理
人物
黯( )淡 惊骇( )
契( )约 誊( )写
寒伧( ) 打盹( )
衣褶( ) 自惭形秽( )
佳肴( ) 面面相觑( )
亲昵( ) 赝( )品
粗陋( ) 惆怅( )
债券( ) 请柬( )
àn
hài
qì
téng
chen
dǔn
zhě
huì
yáo
qù
nì
yàn
lòu
chàng
quàn
jiǎn
字 词 (抄写作业)
复述故事情节
借项链
丢项链
还项链
识项链
得请柬
舞会(戴)
还清债务
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
真相大白
识
借
赔
丢
小
说
的
情
节
曲
线
聚焦结构,品味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小说虽然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但仔细回想起来却又并不突然。文章哪些在地方埋下了伏笔?
深入探究——构思
三次伏笔——
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太太显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
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
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正身。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不合常理
链与盒不是原配
项链不受到重视
项链可能是假的
舞会上的陶醉
离开时的匆忙
“项链丢了”这一情节也是设有伏笔的,请找出来。
小说在福雷斯蒂埃太太道出项链“是假的”后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怎么回事呢?
聚焦结尾,品味空白
空白的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
使用空白艺术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等。
“深山藏古寺”
如:《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喊的那一声“宝玉,你好……”
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黛玉临死前的复杂心情,也成了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
“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
——法国文学评论家 圣 勃夫
本文巧妙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1、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2、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3、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4、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小结
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你大胆往下推想。。。
(合理、新颖)
玛蒂尔德的N种结局
A、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六千法郎,又出入于上流社会,重新追求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B、玛蒂尔德为夺回那挂钻石项链,与福雷斯蒂埃太太争吵不休,不得不对簿公堂;
C、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
D、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
……
鉴赏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
请从文中找出以下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开头中的三个“梦想”和“想到”
(2)舞会中的五个“陶醉”
(3)十年艰辛中的“回想”
现实 梦想
身 世
家 境
生于小职员之家
只得嫁给小书记
贵妇人
住宅寒伧 墙壁黯淡
家俱破旧 衣料粗陋
桌布三天没洗
喝一般的肉汤
用廉价的女佣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厅
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
冰冷
平庸
黯淡
高贵
优裕
狂热
现实
梦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 痛苦烦恼悲 哀伤心悔恨 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
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得人欢欣,
被人追求
陶醉于自己的美貌
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陶醉在……幸福里
陶醉在……胜利里
狂热地兴奋地跳舞
沉迷在欢乐里
(排比)
(1)开头中的三个“梦想”和“想到”
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2)舞会中的五个“陶醉”
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表现出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3)十年艰辛中的“回想”
写出了马蒂尔德虽然是由于那“一夜狂欢”后必须偿还债务而经历了十年艰辛的生活,但她却依然对其念念不忘。
心理描写的作用
本文通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内心世界。
小结
探讨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
1、个人原因——
2、社会原因——
(1)第一段展示当时法国社会以“金钱、地位、出身”为价值取向。
(2)第二段可看出社会视妇女为“玩物”。
爱慕虚荣
价值取向
我看玛蒂尔德其人
读完这篇小说,
你还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诚实守信
坚强勤劳
热爱生活
……
诚实守信
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
勤劳坚强
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热爱生活
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丢失项链前后,玛蒂尔德对自身、对丈夫、对女友的态度有何变化?
(于自身)丢失前:
丢失后:
(于丈夫)丢失前:
丢失后:
(于女友)丢失前:
丢失后:
善良诚实、坚韧耐劳
对丈夫的关爱熟视无睹
共度患难
自惭形秽、不平衡
心境平和、坦然
充满虚幻的梦想不满委屈
FOUR
延伸讨论
路瓦栽先生
小说主题
爱慕虚荣
根据故事情节,在课文中勾画出与路瓦栽先生有关的内容,思考路瓦栽的人物形象。
要请柬哄妻子开心
拿买猎枪的钱给妻子买衣服
序幕
拿出遗产、借高利贷赔项链
白天上班
晚上誊写帐目到深夜
用十年还清了债
赔项链
给妻子披衣服
到处寻找项链
决定赔项链
丢项链
路瓦栽先生
无私 体贴 宽容
有担当 诚信
有责任感 意志坚定
分析路瓦栽先生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人物特点。
非常爱自己的妻子
(一)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①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表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
③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
讨论两个问题:
(二)有人说:爱慕虚荣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拴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锁链呢?
你的看法怎样?
“虚荣心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
——英国作家菲尔丁
从正面看,适当的虚荣心可以让我们更热爱生活,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从而更积极努力来改善生活。
但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过度的虚荣心,会使我们走入困境,一味讲究虚荣,追求享乐,会毁掉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现代社会的玛蒂尔德还有很多,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是“不后悔”,努力去做吧,这个时代变化万千,我们总要面临诸多选择,是选择直面困苦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恒久留存的美好?
无论如何,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起来,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每一个人的足迹,都串成一根最精美的人生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