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举行,开启了中国海军“大驱”时代帷幕。我国正式启用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是在( )
A1956年 B.1958年 C.1971年 D.1974年
2.改革开放后,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海军兵种的是( )
A.潜艇部队
B.海军航空兵
C.海军陆战队
D.野战部队
3.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兵种之一。下列关于人民空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就走上国产化道路
C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 000多架
4.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5.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6.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目标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 )
A.亚欧首脑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8.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9.中非友谊历史悠久,毛泽东当年曾深情地说过,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拾进了联合国。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B.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的共同愿望
C.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国加人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
10.下列中美关系图示说明了( )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11.下列重大活动,周恩来参与的有( )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率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在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共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卑感都与军队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和武器装备强弱联系在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战,能够战胜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百年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材料二 《2010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已由过去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材料三 2017 年3月6日路透社报道,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当天透露,根据预算安排,2017年中国财政拟安排国防支出10 443.97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7%的增幅是十多年来中国军费增长最少的,这是中国国防预算首次突破1万
亿元关口。即便如此,中国的军费开支总额约合1514.3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4。 特朗普政府近日公布2017年度国防预算案,要求将美国军费开支大幅增长10%,将达到6030亿美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中国人因武器弱而导致“自卑感”的一个历史事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战”指的是哪场战争? (2分)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由过去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有何意义? (4分)
(3)材料三中中国军费预算相对较少说明我国实行的是一种怎样的国防理念? (1 分)
(4)有同学说,国防是国家和大人的事,我还小,与我无关。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你认为中学生能为国防事业做点什么? (3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摘自百度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摘自百度
(3)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C解析: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连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D解析:进入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3.B解析: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4.C解析:图片中的关键词“空军”“潜艇”“原子弹”“航母”均与国防密切相关,故C项符合题意。5.B 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目标。因此,D项符合题意。
7.C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控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使大会取得国满成功。因此,该美国记者对周恩来的出色表现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8.D解析:本题考 查知识的识记与辩析能力。A.B.C三项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D项发生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因此选D项。
9.C解析:题干中“抬进了联合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次重返联合国,得到了很多非洲国家的支持,因此毛泽东说“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10.A解析:观察图片,“1954 年没握成的手”反映了中美对立的状态,“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代表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尼克松访华),而“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体现了中美之间关系的深化发展。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11.A解析:由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周恩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项正确。
12.D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1953 年,②是在1955年,都是改革开放以前发生的事,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选D项。
13.(1)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等。抗美援朝战争。
(2)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军区海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在陆军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1966年,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意义: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防御性的国防理念。
(4)不对。因为有国才有家,只有国防事业强大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学习、生活才有保障。作为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学习国防知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14.(1)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东方红一号。
(2)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3)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
(4)1949年4月;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开拓创新,自强不息,重视科技,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据材料一“……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可知,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身上的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有: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
1949年4月,张爱萍领导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并任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据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可知,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根据以上探究的科技和国防建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应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重视科技,加强国防建设等。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