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32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2: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邯郸学步
井底之蛙
东施效颦
螳臂当车
越俎代庖
朝三暮四
涸辙之鲋
望洋兴叹
《庄子·养生主》




《庄子·养生主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子其人
庄子,名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______
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性情旷达,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战国


老子
老庄
无为而治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对名利的轻蔑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璧,星辰当珍珠,万物当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你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面对死亡的安然
关于《庄子》
《庄子》又名
,道家经典之一。共
篇。其中内篇
篇(为庄周所作),外篇
篇,杂篇
篇(为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
《庄子》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
,善于用

,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子》脱离
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南华经》
33
7
15
11
浪漫主义色彩
寓言
比喻
语录体
播放《庖丁解牛》课文录音
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

批大郤


导大窾


技经肯綮(

况大軱乎(

发于硎


謋然已解(


纠正字音

huā
huō
zhòng

kuǎn
qìng
xíng
huò
熟悉故事
你能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吗?
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庖丁为①文惠君解牛。手之①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为①:给)。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之①:不译)膝盖所顶的地方(“所”+动词=名词性结构),哗哗作响(通“响”),进(古今异义)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古今异义)。
文段翻译一
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动作
声音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砉然、騞然
—莫不中音
(舞蹈化)
(音乐化)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比喻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怎样)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①技矣。?始臣之②解牛之③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①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②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②
,而况大軱乎③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古今异义)技术了(乎①:相当“于”,不译)。开始我宰牛的时候(之②:取独;之③:结构助词),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于(乎②:相当“于”,不译)天然结构(古今异义),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通“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古今异义),筋脉(通“枝”)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尝试(宾语前置),更何况大骨呢(乎③:语气助词,呢)!
文段翻译三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①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④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名作状),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族①:一般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乎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文段翻译三
虽然,每至于族②,吾见其难为②,怵然为③戒,视为④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⑤之四顾,为⑥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族②: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为②:动词,解),就小心翼翼地以此作为警惕(为③:作为),因为视力集中到一点(为④:因为),动作因此缓慢下来(古今异义),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因为此举目四望,因为此志得意满(为⑤⑥:皆为“因为”)(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通“缮”)。
文段翻译三
初探解牛之道
思考:庖丁达到至高境界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解牛成长三阶段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月更刀
(族庖)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岁更刀
(良庖)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非目视——19年若新刃
(神庖)
初探解牛之道
思考:从庖丁的口中,我们得知庖丁解牛出神入化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规律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初探解牛之道
思考:尽管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但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他还是采取了什么态度?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谨慎小心,不骄不躁
点拨小结
从庖丁的口中所述,我们得知庖丁的“解牛之道”:尊重自然规律,依循牛的天然结构(“天理”“固然”),以“无厚”入“有间”,避其锋芒,谨思慎取。
再探养生之道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用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喻___。
牛体
社会


  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凡事要顺应自然,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养生”之道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
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顺应自然,避开矛盾,保存自己
拓展探究
1、《庖丁解牛》可谓“小寓言大智慧”,除了“养生之道”,你从这篇“小寓言”中能悟出怎样的人生“大智慧”?
2、《庖丁解牛》无论是描写还是说理都十分生动透彻,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点拨归纳
“小寓言大智慧”
······
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做事谨慎、踏实,循序渐进。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要热爱本职工作,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善于对小事的总结,可以悟出大的道理,指导人生。
为人处世,自信不可缺少。
写作特色
“比”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族庖、良庖、庖丁之间的对比,突出庖丁的高超技艺

动作描写
神态临摹
细节刻画
教师寄语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
——于丹《庄子心得》
拓展练习
1、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课外收集“庄子”的寓言一则,交流心得。
感谢指导!
检查预习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乃中《经首》之会(

技盖至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批大郤,导大窾(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族庖月更刀/虽然,每至于族(

视为止,行为迟(

如土委地(

善刀而藏之(


进/合乎
节奏
通“盍”,怎样
超过
古:本来的样子
今:连词,表转折
古:天然结构
今:指天然的道理
击/顺着,循着

一般的/交错聚结处
动作因此放慢
散落
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
技盍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替、给
解/因为、为了
因此
因为
疑问语气词:呢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疑问语气词:呢
形容词词尾
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⑤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