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 同步课时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 同步课时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4: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1


一、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汜(fàn)南       夜缒(zhuì)
鄙(bǐ)远
行李(外交使者)
B.阙(quē)秦
敝(bì)之
佚(yì)之狐
东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C.逢(páng)孙
焦、瑕(xiá)
共(gòng)其乏困
朝济(渡河)
D.陪(péi)邻
杞(qǐ)子
为晋君赐(cì)
失其所与(参加)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B.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C.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知
知:知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许君焦、瑕
D.烛之武退秦师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B.《春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句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C.《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的。
D.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5.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开篇就营选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B.烛之武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不过其先“辞”后“许”,暴露了显摆自己的弱点。
C.文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
D.全文的说辞只有短短的一百多个字,却详略得当,说理透彻,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动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指代对方,表示恭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国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辞令从容,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2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    ”。其中两种    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    “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

)现代社会崇尚进取(

)鼓励竞争(

)儒家思想重视群体(

)鼓励奉献(

)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    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展望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聚宝盆  相反相成  谋求  激发
B.聚宝盆
相辅相成
谋求
焕发
C.百宝箱
相反相成
讲求
激发
D.百宝箱
相辅相成
讲求
焕发
2.依序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标点,全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①:
②,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⑤,
D.①,
②,
③。
④,
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爆发的疫情,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展望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B.这次爆发的疫情,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展望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C.这次疫情的爆发,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忆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D.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②  。  ③  ,反映了从军事和政治意义上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答:?
?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注】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注】佗:同“他”,别的。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D.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百雉”指城墙的面积,即长三百丈、高一丈,是春秋时期国君的特权。“都城过百雉”是说封邑的城墙面积超过长三百丈、高一丈,不符合制度。
C.“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每车载甲士三名,左方甲士持弓,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居中为御者。
D.“五月辛丑”中的“辛丑”是具体的日期。古代,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既用来纪年,也用来纪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姜氏由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地对国家的重要性。
C.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不许,因为他对兄弟存有宽容之心,不忍下手。
D.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文:?
?
(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译文:?
?
(3)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译文:?
参考答案

1


1.B(A氾南。C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结交、同盟>)
2.D(知,同“智”,明智)
3.C(A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B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许:答应。D退:使动用法,使……退却)
4.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应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B
(“先‘辞’后‘许’,暴露了显摆自己的弱点”错。应为先“辞”后“许”,使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6.D(参考原文: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7.C(“在失德后的自称”错。“寡人”是古代诸侯王的谦称,也是古代诸侯夫人的自称)
8.C(“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错。烛之武没有许诺为秦国提供好处,只是说秦国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9.(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更)不能干什么了。
(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亲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的信义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像擦眼泪吐唾沫一样容易,(将来)对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

2


1.D(百宝箱:储藏各种珍贵物品的箱子,多用于比喻。聚宝盆:传说中装满金银珠宝而且取之不尽的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此处“百宝箱”与诸子百家各抒己见的语境相契合。应选“百宝箱”。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语境中指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应选“相辅相成”。谋求:设法寻求。讲求:重视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满足要求;追求。语境中,“入世”的进取型思想是儒家一直以来重视并追求的,应选“讲求”。激发:刺激使奋发。焕发:振作。语境中指儒家思想的潜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振作,应选“焕发”)
2.B(前文讲的是儒家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①后的内容是对这种“相配合”的具体解释,故①处应使用冒号。“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与“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语意并列,因此,②④处应使用逗号,③处应使用分号,⑤处应使用句号)
3.D(A、B“展望”与“另一面”搭配不当,且B开头的主语是“疫情”,后面的主语是“我们”,中途易辙。C开头的主语是“爆发”,后面的主语是“我们”,中途易辄)
4.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走向流通”)
5.B(整体把握句意,注意“君”“臣”充当主语。参考原文:“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6.A(应为“嫡长子继承制”)
7.C(“对兄弟存有宽容之心,不忍下手”错)
8.(1)蔓延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2)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
(3)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攻打他。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唯命是从。”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城城墙长超过了三百丈,高超过了一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控制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的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仁义的事情干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大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随后,大叔又把两个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大叔修建城郭,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大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率领两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攻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