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北冥有鱼》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北冥有鱼》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7 10: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炼一颗鲲鹏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北冥有鱼》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一课,单元提示特别强调,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北冥有鱼》就阐发了
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同时,单元提示还指出,要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钱梦龙先生说过:“教师在教读之前,必须教会学生自读,“自读”不是“预习”,而是一种以培养自读能力为目标的阅读训练方式。按照阅读文章“由表及里”的思维流程进入文本,揣摩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以及质疑问难等等。教一篇课文的目的不是“教懂文章”,而是“教会阅读”,教会学生会读一类的文章。”
众所周知,庄子的文章大气磅礴天马行空,较为艰深,多少人解读庄子都是爱得痴迷恨得顿足,甚至越解越糊涂,何况小小初中生呢?所以,我的想法是且把本文定位成思辨型文本,在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品悟先哲的理想与情怀,读出自己心中的大鹏形象,走向更广阔更自由的心灵天空。
【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2.诵读文本,赏析鲲鹏形象,体会作者想象雄奇瑰丽的艺术风格。
3.悟读思辨,能说出本文的深刻寓意,感受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2.诵读文本,赏析鲲鹏形象,体会作者想象雄奇瑰丽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3.悟读思辨,能说出本文的深刻寓意,感受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课+正课)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如果给《北冥有鱼》换个题目,你写什么?
生1:鲲鹏展翅
鹏程万里
师:可以,抓住了本则寓言最富冲击力的部分。“鹏”这个巨无霸形象,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中,经奇人庄子化用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谁还能再说几个与“鹏”有关的诗词名句或成语典故?除了刚才说的那两个。
生2: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妖怪“大鹏金翅雕”,还有“扶摇直上”,嗯????
师:还有抗金英雄岳飞的表字“鹏举”。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修炼一颗鲲鹏心吧!
第一板块:温故与质疑
师:同学们,现在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看大家能否做到“逍遥游”。
预习学案检测:
1.请解释下列文言词句:
(1)怒而飞
怒:
(2)志怪者也
志: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2.翻译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去以六月息者也。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同桌互批,订正改错,老师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词句)
师:请大家再次朗读全文一遍,并速读课下第一个注释,简单勾划关键信息
(生边读边划) 
师:庄子的文章大气磅礴天马行空,比较艰深,多少人解读庄子都是爱得痴迷恨得顿足,甚至越解越糊涂。本文出自《庄子?内篇》中的首篇《逍遥游》,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就内容角度至少提一个问题,现在谁来?
生3:为什么鲲要变成鹏呢?
生4:为什么作者写了大鹏后要写雾气尘埃呢?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5:最后一段,作者的目的是要说什么呢?实在读不懂。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老师整合聚焦在这三个问题上)
第二板块:鹏与鲲鱼之辩
师:好,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鲲要变成鹏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用“你可真是一只
的大鹏啊!
。(理由)”为话题,写出自己的见解(80字左右)。
(生埋头品读,写话,5分钟后小组交流展示,之后推荐个人说思考)
生6:你可真是一只志存高远的大鹏啊!本来你足可以凭借宽阔海洋自由自在腾挪跳跃,
可是你不甘寄居幽暗深海,你要跳出舒适区,你更向往任鸟飞的高天,更向往天池南冥,于是你摇身化鹏,惊起北冥万丈风波,振翅击水三千里巨浪,展翼翱翔便有铺天盖地之势,所到之处雄风浩荡,天地万物为你回首,你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高飞高飞??????
师:好一条想要跳出舒适区的鲲鱼,正因志存高远,才化鲲为鹏,好,下一位。
生7:你可真是一只渴望自由特立独行的大鹏啊!你本是北海一只体型硕大的鱼,可是你为了实现飞天梦,找准时机,借着旋风盘旋飞翔,又借着六月大风绝尘而去,你漠视一切艰难险阻,不忘初心,浩荡前行,你的不凡锐气,你的雍容大度,实在令我辈望尘莫及呀!
师:思想上渴望自由,行动上善借长风,不过,要想乘风飞往九万里高空,仅仅是借力吗?
生:不行,自身也必须发很大的力,也就是内力加外力才可能成功。
师:是的,不要忘了,变化之前必得练就一身北冥神功,韬光养晦,方能抓住时运,是不是?(生点头)
生8:你可真是一只勇于享受孤独的大鹏啊!你心之所向,行必往之。电闪雷鸣,你独自承担;暴风骤雨,独自狂欢;我知道你不愿在北海仰视众生,只想远上高空磨练心性俯瞰世俗,所以你努力释放大海一般巨大的潜能,化鹏怒飞,乘着六月飓风,爆发吞吐宇宙之力,奔向你的终极目标南冥。
师:很好,你分析的这个角度很独特,这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的孤独感。其实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北冥和南冥,都是蕴藏了无限潜能的宝库,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言:
屏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生读,说大意)
师:这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鹏呀?
生:勇敢摆脱束缚,沉潜厚积,一翅冲天的大鹏。
师:是的,同学们,那我问大家,大鹏要飞往南冥,到底要几个步骤呀?
生9:三个步骤,第一,水击三千里。第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第三,去以六月息者也。
师:也就是先拍击离水,再斜行爬高,再水平飞行,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这样说来,课后练习李白的那首《上李邕》写的“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不是错了呀?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看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呢?
(生读课后练习四《上李邕》并思考说见解)
屏显: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意参考: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生10:嗯,我觉得李白没有理解了庄子写大鹏的飞翔路线图,庄子那样写是为了突出实现理想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地寻找突破路径。
生11:我觉得李白是故意这样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他想一飞冲天的志向,希望很快得到李邕的赏识和推荐,更能表现他超凡脱俗的性格。
师:哦?大家同意谁?(生大多数感觉两种解释都有道理)
师:褒有褒的依据,贬有贬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那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南冥吗?南冥是什么意思?(生说南海,天池)
师:是啊,“南冥”是虚空中跟太空接起来的,叫做“天池”,也就是说,是不存在的,是不确定的,就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用寓言故事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其实寄寓了一个道理:
屏显:你越相信你是不可知的,不可量的,不确定的,你越有变化的可能。
好,下面我们就这一板块先做一个简短的小结,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

集中学生发言,整合如下:
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树立远志,化鲲为鹏,突破舒适区。
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有大抱负,大视野,大胸襟,大境界。
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不怕“万里南征”,不仅自己发力,还要善于借力。
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努力从“大”处出发,不能禁锢自己的想象力。
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有见地。我想补充的是,要想达到生命中的终极目标,就得永远对“南冥”这个最高境界有想象,有等待,有凝视,有瞭望,有行动。
第三板块:鹏与尘雾之辩
师:好,这个问题先探讨到这里。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宋哲豪同学提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写了大鹏后要写雾气尘埃呢?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12:我觉得它们有相同之处:大鹏与雾气、尘埃都是有所凭借的。课下第6个注释解释说海动时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雾气尘埃呢,也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生13:我认为它们有不同之处:鹏不仅自己主动地发很大的力,而且还借外力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雾气尘埃是被动地凭借外力才飘浮起来的。强者必须主动发力,弱者常常被动等待。
生14:我认为它们之间有依存关系:虽然大鹏硕大无比势冲霄汉,但它鼓风起飞时尘埃和雾气有时也是它凭借的条件,所以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师:是的,雾气尘埃也是大鹏高飞的必要条件,也就是万物是互联的,是有所凭借的。
(生表赞同)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最后一段,作者的目的究竟要说什么呢?
第四板块:鹏与人类之辩
屏显: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生15:作者猜测想象大鹏向下看的场景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仍然说明万事万物之间是相通的,这里运用类比和想象,进一步指出了万物是有局限的,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师:是呀,有所凭借就有所局限。就像我们凭借汽车可以跑得更快,但是汽车的速度也就变成了我们的速度,这不是我们凭借的东西又反过来局限了我们吗?又如计算机,凭借它效率大大提高,可是我们首先要适应它,得按照它的程序来操作,同时它的程序是不是也在控制我们呢?(生点头赞同)
生16: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庄子说的是逍遥游,那如果万物都有所凭借有所局限的话,那他怎么达到逍遥游呢?逍遥是无拘无束,安闲自在呀?
师:好,还是我们爱思考的郝登宇同学,他的问题可能也是大家的问题,人常说百人百庄,每个人对庄子的理解不一样,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想一下,那就是《逍遥游》不仅只说逍遥,还有“游”的意思呀,两个词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17:哦,要想达到逍遥,就得先勇敢地“游”起来,就像大鹏,要想突破束缚它的大海,就必须化鲲为鹏,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标南冥遨“游”。
师:补充你的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强调世间万物是不逍遥的,“逍遥”决不能向外求,只能向内求;不能向下求,只能向上求。大鹏之“游”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反映的是广博的视野和人生大追求。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
屏显:“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就是“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六气变化之道,才能遨游于宇宙,才能逍遥自在”
简单地说,就是要顺应自然,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认知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由逍遥。(学生似懂非懂眼神)
生18:那么庄子达到逍遥了吗?
师:哈哈,问得好,我们看两段庄子的资料:(抽一生读)
屏显1:知人论世:庄子其人: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战国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便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后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他的文章以寓言的方式呈现,在想象上天马行空,以求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
屏显2:庄子标签:
金圣叹称他是“天下第一才子”;司马迁称他“其学无所不窥”;李白称他“开浩荡之奇言”;鲁迅称他“晚周诸子莫能先”;郭沫若称他“中国古代哲人中,绝无仅有”,黄震称他“千万世诙谐小说之鼻祖”。
师:大家读了后,猜猜看,庄子达到逍遥境界了吗?
生:我想庄子一定达到了,就像之前我们学过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成了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们都达到了精神上的逍遥境界。
师:说得好!现在,请大家再来一次头脑风暴,联系本节课所探讨的思想内容,联系你熟知的庄子背景以及他的一些寓言故事,写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感悟。(生积极思考写作)
师择优摘录如下:
荣嘉豪:
鹏飞九万志向远
水击三千气势雄
王尤炜:
大鹏乘飓风脱夭阏
庄周御六气游无穷
范家豪:
身似涂中泥龟隐碧水
心有鲲鹏宏志负青天
王雯婧:
扶摇而上俯瞰万物
羽翼遮天睥睨众生
李悦文:
庄周梦蝶神游逍遥乐土
鲲鱼化鹏翼展虚空天池
师:好,现在我们回到文本,把《北冥有鱼》齐背一遍,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力争读出庄文气势磅礴天马行空的感觉。(生齐背)
师:这节课大家非常努力,尽管文字有些烧脑,不易理解,但同学们还是努力悟出了自己心中的大鹏,自己心中的庄子。但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庄子一样,笔下挟风雷,胸中纳豪情,修得鲲鹏心,更上楼一层!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