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谈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谈读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7 10: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谈读书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重点词汇
1.怡情 yí qíng : 使心情愉快。
2.练达 liàn dá : 干练通达。
3.枝节 zhī jié : 指植物的枝和节;比喻有关的但次要、琐细的事情。
4.统筹 tǒng chóu : 意思是通盘筹划
5.藻饰 zǎo shì : 修饰(多指文章):词句朴实无华,不重~。
6.狡黠 jiǎo xiá : 狡猾;诡诈。
7.诘难 jié nàn : 诘问,为难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涉猎(shè)? ????矫正(jiào)???? 藻饰(zǎo)
B.?劝诫(jiè)???? 阐证(chǎn) ????诘难(jié)? ????要诀(jué)
C.?聪颖(yǐnɡ)? ??蒸馏(liú)? ????暂时(zhàn)? ???滞碍(zhì)
D.?咀嚼(jiáo)?? ?傅彩(fù)??? ???统筹(chóu) ????伦理(lún)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怡情??? 傅采??? 策划??? 吹毛求疵???????????????????????????B.?辩论??? 辩异??? 胸肺??? 烂加非议
C.?要决??? 蒸溜??? 藻饰??? 不求甚解???????????????????????????D.?狡黠??? 诘难??? 滞碍??? 开卷有益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B.?教研讨论会上,刘老师高谈阔论 , 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C.?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 , 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D.?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下列复句关系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A.?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B.?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C.?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B.?谁也不能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C.?他出差很少乘车的目的是为集体节俭开支。????D.?听了张海迪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6.下列各句没有用到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
B.?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C.?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D.?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疗治。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___________;其傅彩也,___________;其长才也,___________。
①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②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③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8.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________
②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________
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________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________
9.培根(1561—1626),________(国别)________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________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6年,由于受寒致死。《________》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________这一特有体裁。
10.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读书使人________,讨论使人________,作文使人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________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读书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
(4)而读书的________,全在于会意。
11.《谈读书》以典型的事例、精辟的语句论述了读书的________、读书的________以及读书的________,告诉人们要以________读书,激发人们________,完善自我。
12.字形与字音练习及成语填空。
zǎo
________
________
zhì

________
________饰
狡黠
诘难
________碍
________彩
吹毛求疵
寻________摘句
味同嚼________
不求________解
咬文________字
因小________大
________然贯通
13.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 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 ④________,_______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亭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的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文中第③段画“________”的句子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群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一句中的“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写作题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B
2. D
3. B
4. D
5. D
6. D
7. A
8. 排比;比喻;排比;引用
9. 英国;哲学;剑桥;随笔;英国随笔
10. (1)充实;明智;精确
(2)诘难
(3)怡情;傅彩;长才
(4)要诀
11. 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认真读书
12.藻;xiá;jié;滞;傅;cī;章;蜡;甚;嚼;失;豁
13. (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二、阅读理解
14. (1)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用尼采多虑报纸的出现这一事例,证明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还是有点夸大;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并不是那么令人担忧;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
(4)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丢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15. (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2)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3)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即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4)比喻论证。作用: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5)C
三、写作题
16. 略